常大牛的家乡吴兴县处在太湖边上,算得上是富庶之地。常大牛因为伤残从军中退出,被贾琅安置在吴兴县衙做了一名捕快。贾琅在江南地区兴建了大量纺织作坊,招收百姓家里的女子做工。新任知县陶彭到任后,积极推动女子进作坊做事,遭到了当地士绅和族老的抵制。陶彭为官清廉,性格刚正,又推崇新政,这让他在吴兴县举步维艰,最终因为一桩人命官司得罪了湖州知府,被罢官下狱。常大牛钦佩陶彭是个好官,这才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寻求贾琅的帮助。
贾琅听完常大牛讲述完事情经过,沉思片刻,说道:“大牛,你暂且在府里住下,我会派锦衣卫暗查此事。如果陶彭确实是被冤枉的,朝廷一定会还他一个公道。”
常大牛说道:“王爷的好意属下心领了,我还要赶回去。陶大人还在大牢里,我怕有人会加害他。”
贾琅说道:“我会让锦衣卫暗中保护陶彭,你尽可安心住下。府里有许多当年一起杀敌的老兄弟,你难得来一趟京城,这些日子就让他们陪着你在京城好好逛逛。”
说完正事,贾琅又与常大牛聊起闲话,询问他这些年的经历。
常大牛说道:“托王爷的福,属下在县衙做了捕快,又在城中置办了一处宅院,这些年过得很好。现在这副模样,是为了掩人耳目,防备有人盯上属下,在路上加害。”
贾琅慈爱的看了一眼怀中的巧姐儿,小丫头在路上兴奋过了头,耗费了太多精力,能量不足,这会儿已经开始打哈欠了。贾琅轻轻拍着巧姐儿,哄小丫头睡觉。常大牛在旁边感慨不已,想不到当年纵横沙场,令罗刹鬼闻风丧胆的贾琅还有如此温柔的一面。这个时代主流思想是严父慈母,想贾琅这样宠爱孩子的男人,还真是不多见。
常大牛在宁国府住下,不过他没有住安排好的客房,而是与那些老卒住大通铺,说是要重温当年的军中生活,贾琅也就随他去了。
翌日,贾琅在东城码头的海鲜舫宴请吏部尚书杨晋,刑部尚书田文远,新任左都御史寇仲,右督御史包良,大理寺卿葛正,户部左侍郎林如海,工部左侍郎贾雨村,商量如何处置江南地区的士绅阶层和宗族势力与作坊主之间的矛盾。
随着大乾开放海贸,江南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由于在作坊做工的报酬远高于在地主家做工,导致地主们遭遇到了用工荒。士绅阶层有部分人开始转变思想,尝试投资作坊和海贸,宗族势力则是固执的反对女子进入作坊做工,认为这样会乱了礼法。有些族老还会用侵猪笼等残酷方式恫吓族中女子,阻止她们走出家门,做工养家。
吴兴知县陶彭就是因为判处用宗族礼法处死女子的族老死刑,才被当地宗族势力仇视,动用关系让知府出面,将陶彭罢官下狱。陶彭是吏部举荐,通过朝廷正式任命的七品知县。按照大乾的律法,想要真正罢免他的官职,还需要得到吏部的核准。贾琅准备以陶彭案为契机,对江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宗族势力进行一次大清洗。大乾之外,才是宗族势力发挥作用的地方。
try{ggauto();} catch(ex){}
华夏历朝历代,都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宗族势力就是乡村的土皇帝。此类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朝廷处于政权稳定的考虑,大力限制百姓的流动。这种策略在以往效果不错,只是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时代了。大乾的敌人不再是周边的游牧部落,而是已经开启工业化的西夷番鬼。想要在这场东西方种族和文化交锋中取得胜利,大乾就必须开启民智,大力发展科技,积极推动工业化进程。大乾需要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大国。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宗族势力对乡村的控制,让朝廷的政令能够传达给底层百姓。
大理寺卿葛举着玻璃杯,晃动着里面红色的葡萄酒,说道:“王爷这顿饭可不太容易吃下去啊。葛某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时宜的人,皇后娘娘也经常告诫我不要太过特立独行。可是与王爷相比,葛某的这些都不值一提。宗族啊,这是历朝历代朝廷都不愿意触碰的问题,一旦出了差池,就会天下大乱。”
贾琅熟练拆解着面前的海蟹,说道:“时代不同了。前些时日的蒸汽机试验,诸位也都看到了。这种机器,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最终会替代掉牛马这些传统畜力。这种机器不只是大乾独有,西夷在这方面的技术并不比咱们差。而在某些方面,西夷甚至超过了咱们。诸位,这些蛮夷可不读圣贤书,他们心中没有仁义道德,只有利益。他们骨子里充满了侵略性,奉行强盗逻辑。持强凌弱是他们的本性,如果咱们不够强大,就只能被动挨打,赵宋就是前车之鉴。”
贾雨村说道:“我在金陵时,曾经见过被大乾海军俘获的弗朗机战船。海军的将领告诉我,西夷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要比咱们更强。他们的战船可以航行数万海里,抵达咱们的沿海。在航速,抗风浪能力和风帆技术上,西夷人的战船都要优于咱们的战船。咱们海军能够战胜弗朗机人舰队,主要靠的是战船数量和火炮射程远的优势。”
田文远说道:“当初王爷力主发展火器,田某还视之为奇技淫巧。如今看来,还是王爷眼光长远。如果咱们的战船没有火炮,西夷恐怕就会打上门了。还有那個火枪,排队开火,就是对付骑兵利器。没有这些火器,想要征服草原上那些游牧部落,可没有这么容易。”
杨晋吃了一口剁椒鱼头,辣得直吸气:“嘶!这个够味儿!鱼肉嫩滑,辣椒香。听说这鱼是虾夷省那边儿产的,我以前以为那里就是不毛之地,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东西。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句话,如今看来有些夸大其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