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风向,是诸将都在劝曹元静尽快退兵。
燕军则完全相反,众人全都劝说李元徽尽快出兵。
因为对燕军来说,这的确是个出兵的好机会。
但李元徽多谨慎?即便是魏军已经透露出准备撤军的迹象了,也没有急着出兵。
这让曹元静的准备落空了。
东魏方面还打算,看看是否能利用退兵这个机会,引得燕军主动出击,引入魏军的营地内,发动伏兵,然后聚而歼之。
然而魏军甚至已经放弃了最外侧的营帐,燕军都没主动出击。
于是魏军将领们都判断,燕军肯定也是不想打了,那就别跟着挺着了抓紧时间撤吧。
但也就是魏军开始陆续登船南返的时候,甚至六万大军已经有超过四万人回到南岸之际。
燕军动手了。
李元徽亲自出关压阵,朱德裕、张坚、张镇恶、常雁衡、窦奉节、窦羡君、徐乾德、郭兴、夏侯元弘、于仲亨,诸将随军出击。
朱德裕率徐乾德和郭兴两部为前部,为全军开路。
岸边的正在登岸的魏军听到燕军出击而来,一时间竟有些慌乱。
要是燕军始终不出关城也就算了,偏偏在最后还剩下一万余人没有登船的时候出城,这就不得不让魏军慌乱。
如果早些出城,燕军面对的一定是魏军警戒部队严阵以待,避免在登船途中被袭击。
但燕军在一开始没有作出反应,没有丝毫要出兵的迹象,所以即便是魏军负责警备掩护的部分,也开始懈怠了。
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慌乱。
魏军殿后的大将是后将军刘长彦,魏军骁将,勇猛过人,见到燕军前部在迅速开路之际,立即组织队伍结阵,围绕渡口临时结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圆阵进行防御。
燕军方面,出动了三万步骑。
开路的是徐乾德所领的淮南右营和郭兴的庐江右营,两营八千士卒一路将魏军营垒的残存栅栏拔出,壕沟填平。
两营后面是李元徽亲自率领的武卫军和中垒营、中军营、虎步营、广陵营、江都营。
其中,中垒营与武卫军负责盯防濡须坞内的魏军。
其余诸部直接以优势兵力把渡口出的万余魏军半围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扇面。
很显然,燕军就是在等这个时机。
在江面楼船上观战的大魏天子曹元静和一众大将见到此场景也都是无计可施。
眼下局面对岸上还没登船的魏军来说,很危险。
如果身后没有可以逃生的船只,魏军说不定还等激发一下士气,用必死之地来一个背水一战。
但是如果能够逃生,这样问题就来了。
谁留下断后呢?谁去逃生呢?
李元徽传令让各营呈反月形状,在二里之外结阵,随后长枪大盾,缓步推进。
看着面前像一堵墙一样的燕军阵势不断的进逼,而燕军各部的阵势之间的缝隙有在不断的缩小,带给魏军的心里压力却是不断加大。
这时候,魏军主将刘长彦也不断随意处置,虽然船只已经靠岸,但现在却不能随意的让后面的士卒登船。
因为后面的士卒一旦开始登船,前面的士卒就会心慌,最后会发生控制不住的溃败局势。
所以只能等寄希望于魏军的前排士卒能够顶得住燕军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