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打的热火朝天,在父亲李源手中接过朝堂大权的李二也没落到清闲。
大唐的兵败让突厥人又开始蠢蠢欲动。
关中北部又遭到了突厥人的大肆劫掠。李二命赵郡王李怀真、谯国公柴荣分率万余人抵御重要关隘,但关中还是遭到了大规模的劫掠。
甚至在长安的城墙上都能看到突厥骑兵掀起的尘烟,甚至还有突厥骑队冲入了禁苑,被李二亲自带队给驱逐了。
但这种态势还是让他感到了奇耻大辱,发誓定要一雪此恨。
野王,位于轵关不远处,唐军两万余驻兵于此。
大唐晋王李三郎带着自己的亲军万余人加上十五个折冲府的卫府军精锐,走中条山和王屋山之间的孔道,从河东赶来。
温县和野王之间,只有数十里,因此,两军都高度戒备。
刘玄机是不想在河内跟李三郎进行作战的,因为他手下的大军成分复杂,还远做不到如臂使指。
但李三郎手里是实打实的两万余唐军精锐。并没有经历过白沟之战,建制和指挥系统也相当的完善。
唐军方面,也不是非常清楚燕军的虚实,所以僵持不动,维持现状对两军来说都可以接受的。
因此,河内的局势是双方都处于按兵不动,形成战略相持的态势。
黄河南岸的洛阳地区,邙山东南方向,李元徽亲率四万唐军步骑与六万燕军会战。
唐军这边,李元徽从金墉城出兵,亲领步骑八千,加上慕容三藏部和赵大旧部,
共两万余人,作为左路军。
右路军以陈为督,节制诸将,刘元庆率本部五千人为前部,沿着黄河岸边进军。两路并进,成犄角之势。
燕军在收到唐军出动的消息之后,东方狄和杨侃很快也达成了一致,十二军都督之一的傅弘之为率万余兵留守大营,固守营垒,东方狄率四万五千兵马与金镛方向唐军会战,杨侃率三千骑埋伏在军阵之后,作为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也是作为奇兵,伺机而动。
双方在邙山以南摆开了阵势,李元徽带着亲卫驻足于高出望着战场,看到对面无边无岸的队烈,不由的感叹道:“河北人马,列阵齐整,真是难得的精锐啊。”
这时候身边一个侍从却道:“河北人马虽然看着队伍严整,但队列之间的间隔却很大大,明显是其中有很多的新兵加入,不熟悉军阵列队的缘故,所以我认为燕军虽众,却一定不是大王的麾下唐军的对手。”
李元徽闻言,觉得很惊奇,因为这个问题他也发现了,甚至他都能够猜出这其中的原因。
应该是在大胜之后,燕军的快速扩张,导致了整体战斗力其实不增反减。
不过即便如此,其中有足够数量的老兵,也是能够带动新兵的。
但这一点,作为一个还没上过战场的十六岁少年也能看透,那就不容易了。
说话的侍从名叫段绍,字孝先,以字行。鲜卑人,令支段氏子弟。其祖父是段义弘,父亲是段武臣,父祖皆死于慕容鞅之手。
因为段夫人和段武达的关系,被选为齐王亲卫侍从,这次还是他第一次上战场。
但就从他这段话之中,李元徽就断定,这小子是大将之才。
但段孝先的四叔段武达却急忙呵斥道:“你这小子,怎么敢当着大王的面,随意谈论军机?”
李元徽却大笑道:“哈哈哈,武达何必动怒,这是你们段家的千里驹啊,日后能继承令支王功业的,只有这小子了。”
段武达闻言却有些意外,他父亲在前朝那是国之柱石,掌国戎机,段氏在前燕也是仅次于宗室的一等望族。
如今在大唐虽然仍旧得到了重用,段氏兄弟皆被委以心腹重任,但也就是勉励维持,却不曾想过还能重振昔日的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