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无法向邱望致解释怀嫔要杀害他的原因。这是一个不适合孩子了解的话题,尤其是一个生于皇家、长于皇室的孩子。皇帝知道,他的解释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邱望致理解淮嫔的苦衷,所以原谅淮嫔的做法,对于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示庆幸。另一种是邱望致无法理解淮嫔的初衷,所以对淮嫔生出敌意,进而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
两种结果都不是皇帝乐于见到的。前者会让邱望致趋于平凡,后者会让邱望致走向黑暗。对于邱望致,皇帝希望这件事的结果能够更光明一些、更温情一些。
从邱淮手中接过邱望致后,皇帝请邱淮回去休息。看着邱淮愁云满面的样子,皇帝感到一丝欣慰,至少邱淮是真心关爱邱望致的。在这一点上,邱淮这位后出现的叔父要比三王爷和六王爷做的更好一些。思及此,皇帝对兰笙便多了几分谢意。若非兰笙阴差阳错地将邱淮从画院中引出,他也不会将错就错地让邱淮与邱望致扯上关系。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缘分,这缘分将改变邱望致和邱淮的人生。
搂着邱望致躺在床上,皇帝向年幼的皇子讲述了一个母亲思念孩子的故事。
每一位母亲都要经过十月怀胎才会生下一个孩子,故事中的母亲在快要生下孩子时发生了一场意外,失去了腹中的孩子。这个还未见过人世光明的生命就此消散,除了曾经孕育他的母亲,再不会有人记得他。这是十分可悲的下场。母亲作为这个小生命最为亲近的人,不想忘掉这个孩子,她希望有人可以和她一样,记住这个孩子曾经来过,记住这个小生命曾经出现过。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这位母亲一样,记住这个可怜的小生命。这个未曾被大家见过的孩子,在其他人的生命里就是虚无的。可惜,母亲不能理解这种虚无,她也不接受这种虚无。母亲要让所有人和她一样,知道这个孩子、记住这个孩子、思念这个孩子。
皇帝告诉邱望致,这位母亲的这种想法,叫做偏执。
因为偏执,这位母亲选择了一种极端的做法,她想要用生命去镌刻生命。于是,她选中了邱望致。邱望致是一国皇子,是一个身份尊崇之人。如果邱望致因为一个未曾出世的孩子而失去性命,那么这种巨大的落差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一旦注意到这件事,就会记住这个让皇子丢了性命的孩子。
皇帝说,这位母亲的做法虽然很极端,但是却会很有效。皇帝告诉邱望致,这位母亲的这种做法,叫做不择手段。
没有身处过绝境中的人,就不会知道绝境的味道是怎样的。这位母亲失去孩子的伤痛确实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面对这种伤痛,除了偏执和不择手段,她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想法和做法去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所谓天意,不只是上天安排了一些事情的起源和结果,更是上天为一些事情安排了更多的可能和转机。有些人只看到一种选择,比如这位母亲;有些人可能看到更多选择,比如皇帝自己。
皇帝本是要安慰邱望致,却在给邱望致讲解、分析其中道理的同时,得出了如何处置淮嫔的决定。
当你有机会选择时,一定不要放弃思考,要认真地想、认真地琢磨,哪怕最终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思考也会减少你可能会有的悔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