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纷至,千树梨花。
一晃眼便到了腊月近年关。
“张兄,下着雪呢去哪儿啊?”
“还不是家里那娘们非要我去灵药阁买新出的什么雪梅膏,说是去晚了就抢不着,一天天的就是事儿多。”
穿着棉袄的男人抱怨一句,抖了抖伞上的积雪,冲对面人摆摆手,“我得买东西去,改明儿一起喝酒啊。”
“行,雪天路滑,当心别摔了。”
男人撑着伞匆匆往灵药阁走。
昨晚下了一夜大雪,路面结了层薄冰。虽然已经被早起的行人踩碎不少,但那冷意一点没减。
寒风吹过,冻得人脸蛋红红,直缩脖子。
可这完全不妨碍灵药阁门前大排长龙。
“大家不要急。”楼娘子带着店里的伙计给排队的男男女女发热豆浆,“先喝碗热乎的,一会儿进去就暖和了。”
豆浆不贵,一碗不过两个铜板,若是不够,还能加一次。
大冷的天儿能喝上一碗热的,大部分人都舍得掏这个钱。
楼娘子也算是发现了商机,蹭着灵药阁的客流,夏天卖冰粉凉粉酸梅汤,秋天卖润肺生津雪梨汤,冬天卖热热乎乎甜豆浆。
碰上赶上饭点的客人,能往店里拉不少生意。
什么?你说这条街上食肆这么多,为什么别人不跟风这么做?
还能为什么,因为楼娘子和灵药阁的商掌柜关系好啊,能拿到内部消息不说,有时还能给出几个灵药阁新品的内测名额。
你看看其他食肆的老板或者老板娘有没有这个本事?人家搭理他不?
灵药阁的玉容散和白玉膏在苏杭一带供不应求,特别是白玉膏,大姑娘小媳妇几乎人手一盒,还有人不远千里跑来小小的东宁县求购,然后被灵药阁其他东西吸引,批发了带回去销售。
这一来二去的,灵药阁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不仅江南苏杭一带,就连京城也小有名气。
灵药阁的药,不管是吃进嘴里还是用在脸上身上,那都没有不好的。
能先别人一步用上灵药阁的新品,说出去能让不少人羡慕。
此时,灵药阁内,与外界的冰天雪地不同,称得上是温暖如春。
知道东宁县的冬天冷,在装修铺子的时候商晚特意关照,将铺子的东西两面墙改成火墙,到冬天烧上炭,烟气顺着烟道在中空的墙体内循环,不仅将寒冷阻挡在外,整间屋子还都跟着热乎起来。
一开始商晚还想将四面墙都砌成火墙呢,但这一个把握不好很可能将整间铺子变成蒸笼或者一氧化碳中毒,权衡之下便只砌了两面火墙。
即便如此,取暖效果依然显着。
就是比较费炭。
好在商晚趁着天热的时候囤了一批炭,如今还烧得起。
跨进灵药阁的客人无不舒服地喟叹一声,连冻缩的脖子都伸了出来。
“掌柜的,端木先生请您一会儿过去一趟。”刘成给两家医馆送完药材回来,大步走到柜台前。
“知道了。”商晚在柜台后记账,头也不抬地问,“礼物可都送出去了?”
刘成笑着点头:“估摸着一会儿回礼就到了。”
“今日店里人多,你们多盯着些,别让人浑水摸鱼。”商晚记完最后一笔才合上账本从柜台后出来。
她今儿穿着绣海棠纹的银红色夹袄,领口处一圈儿白色兔毛衬得她肤色玉白,眉眼精致如画,站出去就是灵药阁的一张活招牌。
也难怪女人们对灵药阁的东西趋之若鹜。
男人们则暗暗扼腕,美人掌柜怎么就名花有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