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朱见深看着大量的策论题目,由于对这种考试选中真正人才的机制存在怀疑,所以选择几条比较简明的题目便画了圈。
此次会试主考官的人选已经敲定,正是翰林院最资深之一的老翰林李克绍。
按照会试的规定,为了防止选出来的会试主考官跟考生进行接触,早在十日前便已经在锦衣卫的监视下独居。
直到考试前的一天,主考官才能够跟其他考官一起住进顺天贡院的聚奎堂。
不过在考前的前一天,则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正式敲定会试的题目,从而连夜开始印刷试题。
翰林院方面将考题通过礼部交到这里,原本是由景泰皇帝进行挑选,但如今这个重担自然落到了监国太子朱见深身上。
朱见深将策论题目选出来后,便将手中的笔交给身边的梁芳。
司礼监的小太监进行誉抄,接着对此次会试考卷进行弥封,然后将这份考卷送往顺天贡院。由于路途上有锦衣卫护送,所以几乎不存在调包的可能性。
这套防科考作弊系统已经运行几十年,一直都没有意外发生,而此次试卷十分顺利送到了顺天贡院的至公堂之中。
出于谨慎考虑,这套试卷并不会即刻拆开,而是需要等到夜幕降临,而后才会在众考官的见证下拆开来。
次日清晨,三年一次的会试正式开启。
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其中,他们在感受北京城繁华的同时,亦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他们能否通过此次会试,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前程和命运,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家里乃至整个家族的腰杆。
此次考生有三千人,在场少说都有十五位解元,而今来到全国级别第二高的考试,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次的监临官是刚刚接替徐有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位置的刘广衡,由于是第一次接受如此光荣的任务,让他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
刘广衡站在明远楼上,看到几千名考生已经全部入场完毕,随着贡院大门关上,当即便是大声道:“开考!”
随着一声令下,各处的试卷官开始向考官发出此次会试的试卷,而这些试卷将会关系在场几千名考生的命运。
在这几千名考生中,自然有不少的佼佼者,其中河南解元刘健便是其中之一。
刘健虽然是官二代,其父曾经是三原县教渝,但现在已经是家道中落。之所以能够考取河南乡试解元,依靠的是他的勤奋和努力。
如今二十四岁终于取得了一些成就,此次前来京城参加会试,正是要一鼓作气拿下会试。
只要此次顺利通过会试,那么他的起点便比父亲高出一大截,至少是一个知县作为自己仕途的一个起点。
刘健打开试卷的时候,顿时彻底傻眼了:“怎么会?”
在看到这份试卷的时候,他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因为早在进来之前,他的一个同窗好友便给过一份一模一样的试卷,让他帮着进行作答。
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情,此次会试的试题竟然已经泄题,这是大明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科举舞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