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值得一提的是,卢瑟福和威尔逊也在邀请名单中,一个29岁,一個31岁,都是青年才俊。
这也是为何卢瑟福会邀请李奇维一起出发的原因。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爱因斯坦。
他准备在会上,把狭义相对论的所有思考都告诉爱因斯坦,等到明年蹭个共同一作。
李奇维是一个只要里子不要面子的人,他在乎的只有真正的力量,而不是虚名。
如果他直接单独发表狭相,固然让他的声望能更进一步,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相反,他和爱神共同发表,然后抬出苏黎世学派的名头,大家只会认为李奇维这人能处。
有好处,他是真舍得给兄弟机会啊,毕竟,此时的李奇维比爱因斯坦名气大太多了。
即便同是一作,外人也只会认为是李奇维占的作用更大。
所以,他不仅能收获高风亮节的名声,还能顺便吸引更多的人追随他,最后成功化解被聚焦的风险。
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李奇维已经打定主意,科学之城一日不建成,自己的安危一日没有保障,他就绝对不会故意大出风头。
至于为何他急着要明年就发表狭相,因为李奇维需要一个身份。
他不仅准备将狭相作为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更想以此混一个剑桥的教授头衔。
至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奇维没有把握,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有影响。
有了这个身份,以后他才有资格振臂一呼,成为华夏学术领袖,慢慢向上爬,积攒威望。
这个时代的教授,可不是后世的教授能比的,含金量完全无法比拟。
有的学校,可能一共就一两个教授。
不要看李奇维前期技压群雄,教授都是配角。
如果站在克里斯这样的普通学生视角,一个凯斯教授都是他终生仰望的人物。
至于狭相能不能明年发表,李奇维觉得有了自己的提示,凭借爱神的惊才绝艳,提前3年搞出狭义相对论应该问题不大。
毕竟这种纯理论都诞生在灵光一闪之间,与当前科学水平的发展没有关系。
参加完两场学术会议后,李奇维最终会直接去荷兰,视察飞利浦的工厂,指导公司的生产和研发。
一个月的时间,杰拉德应该已经设计好了生产工序。
但是现在还没有流水线这个概念(1913年才被福特提出),灯泡的生产都是手工制造和组装,效率和误差可想而知。
所以,他有必要提前改进工厂的工艺流程,帮助杰拉德朝大公司的方向去努力。
顺便再透露点后世的营销手段,到时候,质量过硬的钨丝灯泡绝对能迅速占领市场,大卖特卖。
至此,这趟远行的任务规划就全部完成。
脑海里计划完所有的事情后,李奇维便开始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还好法国、比利时、荷兰是三个紧挨着的国家,加一起面积也不大,只相当于华夏三四个省。
这一趟下来,应该不会特别累。
不过悲伤的是,本来还剩的两个月假期,马上就要化为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