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举人?”康熙冷笑道:“哪有什么满举人,都是旗举人,而且是汉军旗的举人吧!这帮汉军旗,算盘都打到天上去了。朕讲‘首崇满洲’的时候,他们说自己是满洲旗人,朕讲‘满汉一体’的时候,他们又说自己是汉人,两头占便宜。参加最简单的旗人科举,然后占着满汉复职的名额。中央还好一些,地方督府州县中,有七成都被汉军旗占去了。这满汉分职倒成了为他们而设。”
try{ggauto();} catch(ex){}
“你防得住捐官贪钱,防得住汉军旗贪位吗?这满汉分职也是要走到头了。朕本以为你身边汉人多,能想到这一层,谁料竟是些装糊涂的。”
“最可恨的是,好多满人改汉名,好多汉军旗人偏取了个满洲名字。朕那天细查身边侍卫的旗籍,名字听起来都是满人,旗籍往上追溯,倒有好些是汉军旗出身的。朕身边尚且如此,下面更不用说。”
是啊,谁让你满清皇室带头双标,给皇子起汉名。康熙这些儿子的名字就完全仿效明朝,不但论起字辈,排出“胤”字辈,还学明朝,同辈用一样的偏旁部首,采用“礻”字旁。下面满洲贵族还不有样学样。汉军旗人就不同了,人家有文化自信,不讲究虚的。满人名字有利就起满名,汉人身份有用就当汉人。谁能想到富明阿居然是袁崇焕的后人呢。
胤祉应和道:“皇阿玛说的是,入关之后,八旗几次调整,佐领和旗主之间的从属关系早被打乱。儿臣是镶蓝旗,皇阿玛赐予我十二个佐领。可这十二个佐领,不全是来自镶蓝旗,有从正红旗调过来的,也有从正蓝旗调过来的。这样调来调去,就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祖上到底归属哪个旗,若是有心人想要瞒天过海,确实有机可乘。”
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翻译成汉语就是佐领。每个佐领有三百至五百人不等。清前中期,上三旗都在皇帝手中,皇子成年前属于上三旗,成年后就要被分到下五旗,同时赐予数量不等的佐领,类似前明的封邑。皇子多的时候,经常出现好几个皇子都被分到同一个旗。那这个旗原有的佐领就不够分了,会把其他旗的佐领调配过来。分来分去,变成一笔糊涂账。
康熙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汉军旗混在满汉之间,满不满汉不汉的,把两边的风气都带坏了。如果太平日子里,这样稀里糊涂的混下去,也就算了。但朕要给你们机会施展拳脚,要开源做事,就容不得他们继续浑水摸鱼,这旗务必须理顺。”
“回程的时候,朕和老大、老十三、老十四在銮驾里也提到了整顿旗务的事情。”
“朕和你透个底,整顿旗务,朕是决意要对汉军旗下手的。”
胤祉压低声音道:“儿臣愚钝,皇阿玛是有意让汉军旗出旗?”
康熙冷笑道:“出旗?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你不用管这些,就揪着汉军旗的差错,再重新理个条陈出来。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去找老十三,朕那天和他说的很清楚。”
老三领旨告辞出去,康熙心想,这爱新觉罗家还真是一脉相承,乾隆时期才有的‘举人大挑’,汉军出旗,胤祉居然都提了出来。他把胤祉递过来的条陈随手扔在桌上,再没看第二眼。
老三胤祉出了养心殿就准备去寻老十三,没走几步,忽然被人叫住,回头一看,是老四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