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佳诚挣到的第一桶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办的塑料花厂。但施约克不为所动,仍坚持糖厂的生产。而为了消化多余生产的白糖原料,他还在糖厂旁边建立了港岛汽水厂。
这个决定甚至引发当时媒体上的一致嘲笑,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作太古的
“最甜蜜的负债”。
可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汽水厂,1965年收购了可口可乐在美国及亚洲的瓶装业务。当时能卖到1亿瓶可乐的美资企业
后来太古发展成为全亚洲及美国最大的可口可乐装瓶商之一,在港岛、台湾、中国内地的12个省市和美国西部广泛地区行使生产、推广及经销可口可乐公司产品的专营权,专营区域覆盖逾7.2亿人口。
而与之对应的是,让李佳诚起家的在50年代风靡港岛的塑料制品生意,早就销声匿迹。
并且,施约克一直坚定执行爷爷定下的以航运为核心的业务规划,哪怕那时候港岛的股市有了第一波5年的大牛市,他也没向股市投入一分钱。
在稳定以航运为核心的传统业务的同时,施约克还带领太古集团展开一系列航空领域的拓展。
因为他觉得航空是未来。于是,后来太古集团拥有了国泰航空、港龙航空、港岛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太古航空食品供应公司、国泰航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港岛机场服务有限公司及航空护卫服务公司等航空和配套服务企业。
有人甚至说,港岛天空中飞过的本地飞机,绝大多数都属于施怀雅家族。毫不夸张,在施约克当掌门人时,太古集团成了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巨无霸。
因此,在1983年施约克去世的时候,有港岛媒体评论指出:因为他,施怀雅家族在港岛浴火重生。
第五代太古掌门人施雅迪甚至说过:哪怕十年不挣钱都没关系。
太古集团最让人熟知的投资就是太古地产。说太古不情愿进入地产业有点矫情,可这还真的是事实。
上世纪70年代,太古船坞和糖厂搬迁,腾出大量土地。为了不让价值巨大的土地闲置,施约克才安排其次子施雅迪负责,仿照怡和洋行对九龙仓的改造,开启了长达50余年的太古地产发展之路。
在被动进入地产业并赶上港岛的第一波楼市爆炒高潮的时候,第五代掌门人施雅迪主政的太古地产仍遵循只挣“慢钱”、慢慢发展的祖训。
直到后来,太古几乎旗下的所有项目,都是只租不售。大量持有商业资产的方式,对于那些追求高速发展的房企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尤其是发明了“卖楼花”的霍大亨和把“卖楼花”发扬光大的李佳诚,对于太古地产这种只租不售的营业模式,早年也表示“看不懂”。
但并不妨碍李超人在地产生意做大了后,转而也采取类似的经营模式。可这样的经营策略,历经施约克和施雅迪父子二代掌门人,太古地产却坚持了近50年。
而且,进入内地投资的太古地产,项目开发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慢。在刚刚进入广州的时候,太古地产购买了一块地皮。但他们并不着急开发,而是花了好几年对附近的商业形态、居住情况等进行研究,还参考了地方政府的政策。
这个用了十年才正式建成广州的太古汇,一建成就与太古地产旗下的太古坊、太古广场、成都远洋太古里、三里屯太古里等商业物业一样,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商业项目。当然还是只租不售。
而在施怀雅家族眼中,太古地产最重要的投资其实是酒店
施雅迪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酒店只要十年内保持微利,投资在30年左右能收回就行。因为他觉得,酒店投资最少会经营百年。能挣70年的利润,也挺好。在太古其他业务领域,也是如此
第六代掌门人施纳贝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太古每年的收入增长要控制在一个水平之内,不能盲目增加业务收入。因为,只有稳定的年增长率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他甚至表示,自己认同祖训,不看重短期收入。“投资我看50年的表现”。
如果有机会走进太古集团在港岛的总部,你会发现档案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行祖训:
“那些可以使短期绩效看起来非常漂亮的事情,对我们都没有诱惑力。”在这句话下面,是太古集团施怀雅家族近几代掌门人的笑脸。
写到这里已经被太古的稳健折服,添加任何说辞都无法动摇那坚如磐石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