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夕阳残留的余晖,吴世璠以及他身旁的一行人等,前往返回五华山的路途之上。
跟在吴世璠銮仪车驾后面的,除去自己的侍卫之外,还有五个拥有年轻面庞的蒙古汉子。
这五人,一眼望去,便知晓他们是久经历练于沙场之人。
吴世璠很是高兴,一百两银子和一颗跌打损伤药丸,就换了十名马卒。
吴世璠要人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他想骑马狩猎。
而且是带着卫队百来号人,一起在云南乡里驰骋,还给田进学描绘了一番“千骑卷平冈”般射鹰猎兔的场景。
但遗憾的是,自己的卫队不懂骑射,这让吴少爷觉得生活少了很多乐趣,顿时索然无味。
于是想在蒙古人出身的田进学这里,招几个懂骑射的骑仆。
当田进学听到世孙殿下的想法时,觉得再正常不过了。立刻拊掌称“善”,接着从自己的亲兵家丁里,拨了五个人过去。
并表示剩下五人,等他到了永昌后,再从永昌镇那里调过来。
在田进学、甚至在当时所有权贵们眼中,无论明、清、吴势力的王侯将相们,认为日常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民脂民膏,这才是正常。
要是吴世璠说他想训练马军,训练护卫,那才是精神不正常。
至于在乡间驰骋狩猎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踩田踏地、马嚼禾苗、致使田地绝收之类的情况,并不在贵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
奔波一天后的吴世璠,在回到王府后,吴安过来了。
跟着吴安身后的,还有几个抱着书籍、图志的内侍。
“少爷,您吩咐的,带有‘薯’字的书本、画册、图集、县志、府志,都找出来了。”
“哦?我瞧瞧。”
吴世璠听到报告后,也是一喜,顾不上疲劳,在烛火下,一本一本地看了起来。
随之时间的流逝,吴世璠的眉头却逐渐紧缩起来。
甚至拿起了书桌抽屉里几个甘薯,对着书本,照着烛光,自言自语道:
“不对啊,怎么找不到甘薯这东西的记录。”
“这东西明明就叫甘薯,而且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怎么就是没找到记录,这不可能啊?”
吴世璠满是疑惑的语气中,透露着丝丝的不耐烦。
而站在一旁随侍的几个内侍,听到世孙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不敢作答。
吴安见状劝道:
“少爷,许是奴婢们有疏漏,没找到少爷想要的。”
“时候也不早了,少爷您早点休息,改日再看。”
听到吴安这么说,吴世璠也只能做罢,于是吩咐道:
“也只能这样了。”
随后吴安几名一旁侍候的内侍,上前收拾书桌上的府志、画册等书籍,要将它们搬下去的时候,一个小内侍看到吴世璠手里的甘薯,欲言欲止。
此时,恰好被吴世璠眼角瞄到小内侍的表情,本着随口问问的打算,举着甘薯对那个小内侍问道:
“见过这东西么?”
“回主子的话,奴婢见过。”
许是疲劳,吴世璠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句“哦”后,就继续打量手里的甘薯。
忽然之间反应过来,两眼直直地对着小内侍问:
“你刚才说你见过?”
“是,主子。”
吴世璠追问到:
“你跟我说说,你在哪见过?”
try{ggauto();} catch(ex){}
“在家见过,我还吃过。”
“你家在哪?”
“回主子,奴婢家是大理府的。”
听小内侍这样讲,吴世璠一拍大腿:
“我就说嘛,这东西明明就有,可怎么会查不到呢。”
小内侍犹豫之后,怯生生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