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璠不懂军事,但懂管人。
身为上位,对某件事情越是糊涂,嘴巴就得闭得越紧。
不懂就不懂,不丢脸,但不要装懂,更不要乱说话,竖起耳朵听就行,专业的事情自然有更专业的人来做。
脸上不能高兴,更加不能不耐烦,要做出认可、鼓励的姿态,让低下的人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嗯,老二的想法不错,老胡你的见识也挺广嘛。”
吴世璠趁热鼓励二人,然后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胡国柄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适时的停了下来,转头看下了龙二。
看看,老胡人精一个。
适度表现就行,不能表现过头,要把一部分表现机会留给别人。
吴世璠也点了点头,向龙二表示对他的肯定。
原本的外委、哨长、把总乃至到守备、副将、总兵等级别,是大明朝为了解决卫所兵制崩溃后,所采用募兵制时的制度。
这个制度有个缺陷,就是没有严格限制每个级别能带多少人。
以总兵为例,有的总兵二三千,有的总兵甚至有一两万。
当年吴三桂的这个“宁远团练总兵官”所辖官兵,甚至高达四万人。
而在陕西,吴军麾下的总兵比比皆是,甚至一个总兵带兵不过六七百。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湖南前线,每次作战,吴军动辄战死两三员总兵,至于游击、守备之类更数不胜数。(注1:)
而且一个总兵麾下有多少人,都是下面的总兵官说了算,对朝廷而言,水分太大了,很不好管理。
龙二提出的将兵法,是一队25人,一部辖十队250人,一将辖十部2500人,而在队之下,可以根据情况,辖5个伍。
一个25人的队,队长也能完全记得下面士兵的名字,在火器和刀枪并存的情况下,这能更好的发挥军队的战斗了。
龙二举了个他们广西兵的例子。
论起打仗,广西绝对排得上号。
除了广西人敢打、能打之外,还有就是战法灵活多变,从不拘于一格。
当时在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卫所兵战力低下,屡次征剿均惨败而归。
因此,朝廷调田州土官瓦氏夫人亲帅6000广西俍兵北上抗击倭寇,一举歼灭倭奴近2000人,取得抗倭以来第一次大胜。
除了广西俍兵战力强悍、不畏生死外,也得益于瓦氏夫人创立的一个阵法——岑氏战法:七人为伍,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各伍自相为命。
乃至后来,被戚继光改良后发扬光大为鸳鸯阵。
为什么要留三个人割首,因为当时是按人头论功的,割得多赏得多。
但是,这是因为当时面对的是倭奴,而且双方都几乎没有火器的情况下,才使用了这种方法。
可是,现在不一样,时代在进步。
广西经历过定南藩与李晋王之间的战争,所用的兵器已经从冷兵器上升到热兵器了。
特别定南藩,火枪极为犀利,触之即死,火枪火炮的运用极为普遍,因此广西当地的军制也随之兵器的变化而改变。
广西多山,道路狭隘。
在广西行军作战,既要符合小队伍的行军、作战,又需要能快速集合成一支大队伍。
既要能符合火器的排枪进攻,又得能符合刀剑、藤盾、标枪等冷兵器的运用。
经过磨合实践后发现,50人一队的战法最是符合当地特色。
他们五十人为一队,互相配合。
利用刀盾和长枪,在远处辅以火炮、鸟铳的优势,结成一个个小军阵,步步推进。
如果遇到狭窄山路,则士卒两人并排一叠,三叠为一层。
第一叠的两人匍匐射击,第二叠的人跪地射击,第三叠的人站立射击。
try{ggauto();} catch(ex){}
每层6人射击结束,则退回阵后装填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