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八集 五将谋反

大战之后,战场血流成河,一片狼藉。

先蔑与士会拥抱公子雍尸体,痛哭不止。

耳畔忽听一人喝道:事已至此,哭死无益。不如随我还秦,向主公请兵,来报此仇!

二人转脸看时,见是秦军主帅白乙丙,深身浴血,目光锐利如刀。

镜头闪回。白忆丙纵车驰骋,来回冲突,晋军披靡,皆不敢当其戟锋。终于杀透重围,因闻痛哭之声,因此赶来,旁观片刻,这才下车,冷声厉喝。

先蔑、士会闻声长叹,乃将公子雍尸体放在车上,跟从在后,随白乙丙杀出重围。

白乙丙引败师而归,渡河之时指水立誓:此生不报此恨,子孙继之!

于是返归雍城,来向秦侯请罪。

秦康公说道:此是赵简子出尔反尔,背信偷袭,非战之罪,亦不干卿事。

又对先蔑、士会说道:我闻赵简子天纵聪明,向为其父子余宠爱有加。然观其所为,非但行事反复无常,且专以诡计算人。则其自身可免,其无后乎?来日赵氏门中必有大难。

先蔑、士会悲痛未止,唯唯称是。秦康公乃拜二人皆为秦国大夫。

晋军大胜,各将皆来报功。

惟先克部下骁将蒯得贪功深入,反丧车五乘,为秦军所败,垂头丧气回营请罪。

先克欲按军法斩之,诸将代为求情,乃报主帅,夺其田禄,蒯得由此怀恨。

赵盾下令班师还朝,先遣使入城报捷。

晋灵公依照母亲叮嘱,置酒高会,与六卿帅佐贺功,并赏三军。

酒席宴间,荀林父见主帅赵盾喜形于色,便趁此机说道:昔贾季逃奔赤狄,主帅尚能念同僚之义,使臾骈送归其妻孥。今先士伯、士随季奔秦,二人与小将亦有同僚之谊,愿效主帅昔日赠僚之谊,未知可否?

赵盾笑道:荀伯重义,理固当然;且先士伯向与先父同僚,岂非与荀伯共其谊乎!

遂当即下令,遣将派兵,护送先、士两宅家眷财物入秦。

两家眷属至秦,各向家主说及荀林父好处,赞叹同僚之义。由此二人便在秦国为官,不复以晋国故土为念。

士会在秦国供职三年,除在朝堂之上偶遇,竟从不与先蔑私相往来。

随行门客皆都不解,于是问道:主公与先士伯原本故交,又一起逃亡异乡,而不肯见面来往,却是何故?

士会答道:我叛故国,实不得已,非因道义而随先蔑至此,见面何为?

众门客闻之,赞叹而罢。

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鲁文公七年,晋灵公元年。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许男因晋灵公继立,皆都亲自往贺。

晋执政上卿赵盾由是大会诸侯,主盟于扈。

此乃是有史以来,首次由大臣主盟。

鲁国非但不来与会,却乘晋国丧君之机,出兵攻邾,并一举消灭须句国。

画外音:邾国为曹姓,须句又作须朐,风姓。两国故址,皆在今之山东东平县西北。须句早期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之弹丸小国。只因与邾国相邻之故,须句便屡遭邾国侵犯;晋文公时曾一度为邾国所灭,须句子逃至鲁国。

镜头闪回,鲁国都曲阜宫中。

鲁僖公母亲成风是须句国君之女,见故国被邾国所灭,便将儿子鲁僖公唤至。

成风:我儿,你外祖之国被人所欺,鲁为山东诸侯之首,岂可袖手旁观?

鲁僖公:儿当何为?

成风:我闻,崇明祀,保小寡,乃是周礼;蛮夷猾夏,便是周祸。我儿若能举兵伐邾,重封须句,便是崇昊、济而修祀,可纾子孙之祸也。

鲁僖公:喏,儿从母命便是。

于是来日升朝,召集群臣,调兵遣将,出兵伐邾,夺取须句城,将须句子送回复位。

鲁国退军不久,鲁僖公薨逝,鲁文公继位。邾国之君异常顽固,便趁鲁国之丧,再次出兵,将须句再度灭国。须句子无处可去,轻车熟路,只得再奔鲁国。

鲁文公七年,鲁国遂又出兵伐邾,再次夺取须句。

但文公却不似其父僖公,此番未再使须句子复国。当时郑文公之子逃亡在鲁,鲁文公便使其为须句大夫,管理其境,以为鲁国附庸。自此须句灭国,其民土并入于鲁。

与此同年,宋国第二十一任君主宋成公王臣病亡,在位十七年,谥号为成。

当时公子成做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成公少子名杵臼,暗与党徒商议,欲杀死诸兄公子,以夺嗣君之位。

司马乐豫苦苦谏阻,杵臼只是不听。

杵臼行事不密,被穆公及襄公两族得知,皆都大怒,因而发动政变。成公之弟名子御,率领国人攻打杵臼,诛杀大司马公孙固与孤卿公孙郑,自立为君,史称宋后废公。

明年秋,周襄王姬郑崩于洛阳,在位三十三年。子壬臣继立,史称周顷王。

姬壬臣继位之时,诸侯国竟无一个前来朝贺贡献者。

周顷王因见王室财政拮据,以致无力办理先父襄王丧事,万般无奈,只得厚起面皮,派卿士毛伯出城,前往曲阜,去向鲁国借债,以理国丧。鲁文公闻讯,慨然应难,乃派庄叔送钱到洛阳王城,周襄王这才得到安葬,但已是死后次年二月。

周顷王元年,秦师攻晋,占领武城,以报去年令狐之败。

是年秋,晋国因去岁扈地结盟时鲁国晚至,因而出兵攻鲁。

鲁文公大惧,便主动遣使前往晋营,请求与晋师主帅赵盾会于衡雍,以偿去岁盟会。

秦康公四年,晋国因武城之仇,又出兵讨伐秦国,夺取秦国少梁城。两年后,秦人又因少梁之仇讨伐晋国。先占领晋国羁马,继又进攻河曲,晋军接战不利,连连大败。

晋相赵盾连闻败报,心情郁闷至极,因召众卿,商议对策。

赵盾:自崤山之战以来,秦人惧秦已久,与我交战,向来败多胜少。今连连获胜,我军并无还手之力,却是何故?

众卿:我等无能,请上卿治罪。

赵盾:秦帅孟明视,有勇无谋,并非诸公对手,众卿不必过谦。

众卿:然则我军因何屡败,不是孟明视对手?

赵盾:并非孟明视用兵之能,而是自士会入秦,为其出谋划策之故耳。士会世代为晋军之帅,对我国军力虚实了如指掌,有彼在秦,我军能不败乎?接连失利,必原因在此。

大夫魏雠余:主帅勿忧。臣有一计,可使士会归国,以弱秦军。

赵盾:哦?计从何出?

魏雠余:某与士会,乃是三世通家旧交,情如手足。亦知其入秦,实乃是情不得已,非欲叛晋也。故某请假降秦国,至雍城之后,与士会合谋,促其返回晋国。未知可否?

赵盾:此诚善策。容某思之,后当施计,驱公入秦,并使秦侯不疑。

魏雠余:喏。

镜头闪回。按下秦晋,复说楚国。

便在秦穆公、晋襄公同年去世,周襄王驾崩;鲁国伐邾,北方及中原扰乱之时,南方荆楚看出此中机会便宜,亦便蠢蠢欲动。周顷王元年,楚大夫范山出班,进言于楚穆王。

范山:启禀大王,臣有本奏。

楚穆王:有本奏来。

范山:楚之大敌,只有晋国。今晋襄公死,继君年少,赵盾揽政;又秦国屡兴兵来攻,连败秦军,因此中原诸侯骑墙观望,不服晋国方伯之位。我若趁此发兵,北方可图。

楚穆王:卿言甚善。趁此春光明媚,正宜征伐!

计议已决,楚穆王遂命卜史择吉,祭旗誓师,率军亲征。

于是大军北指,先伐郑国,战于狼渊。

郑国毫无防备,且弱不胜强,于是一战而败,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皆被楚军所俘。郑穆公因而大惧,一面派出使节往近邻鲁国求救,一面尽搜库中珍宝,装载数车,派诸大夫出城,前至楚军大营,纳降求和。楚王心满意足,便许郑侯之请,率军班师。

鲁文公接到郑使告急国书,立即应允出援。但思独自绝非楚军对手,即发檄书,求援于盟主晋国,并命公子遂率领兵马以出。晋上卿赵盾得书,当即发兵,沿途会合宋卿华耦、卫大夫孔达、鲁公子遂及许国大夫,前来救郑。

但诸国之间传书递柬,又约兵聚将,颇费时日,待联军至郑,楚师早已满载金帛南撤,追之不及。诸侯大夫本来皆惧强楚,乐得如此,如释重负。于是联军遂散,各归本国。

赵盾率晋师回至绛都,诸卿大夫皆出城相迎,争相夸耀上卿不战而胜,致使楚军望风逃遁,一时谀词盈耳。诸大夫将赵盾接至城中,夫人穆嬴与晋灵公又在宫中大设盛宴,使众卿大夫相陪,以诸侯享礼敬奉赵盾,称宣子而不敢名。

当时箕郑父、士縠、梁益耳、先都等诸卿大夫在座侍宴,见此情状,皆都愤愤不平。

画外音:自赵盾代替狐射姑升为中军元帅,士縠、梁益耳便俱失兵权,自然怨恨,连其好友箕郑父也怀不平。其后赵盾拥立灵公继位,为拒公子雍入晋,引兵西出令狐,阻截秦军,三人更是不愤。先都因主将先蔑为赵盾所卖,出奔于秦,因而亦恨赵盾。更有先克部将蒯得,因在令狐之战中冒进失利,被主将夺其田禄,心中亦怀怨望。赵盾对此,却茫然不觉。

当日宴罢席散,箕郑父便私邀士縠、梁益耳至于府宅,议论席间之事。

箕郑父:当赵盾引兵在外,我等留守京都,便应趁虚起事,迎接子雍入城,更夺赵盾上卿之位。不意此贼如此快速还国,使我计策落空,令人着实不忿!

士縠:此番伐楚,不战而胜,主公待若上宾,敬之若父,观其受之泰然,尤不可忍也。

梁益耳:其羽翼已丰,然则奈何?

便在此时,门人入报:下军佐先都与将军蒯得,在外求见。

箕郑父:此二人来,绝非无故。二公且请隐于屏风之后,待我探其来意。

士、梁二人应诺,遂入内室,隐在屏后。

箕郑父亲自迎出府门,将先都、蒯得二人请入。施礼已罢,命从人献茶,茶罢搁盏。

箕郑父:二位将军夤夜光降敝宅,谅必有所赐教?

先都:我等先往士縠府上,闻说其被大人约来府宅,故此不揣冒昧,前来相会。

箕郑父:将军是听何人说来?某自宫中飨宴已罢,便回家中,并未见士縠。

先都大怒,愤然起身:某禀一腔诚意而来,大人何见欺也?

箕郑父:如何见得在下相欺?

先都:此案之上,见有三副杯盏,然只大人独自在座,是为何故?

箕郑父见被看出破绽,瞪目无言以对。忽听屏后有人大笑,士縠鼓掌而出,后面跟着梁益耳,一齐转过屏风。

士縠拍手笑道:此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我正待派人前去相请,未料二公心有灵犀,便自动来投矣!

箕郑父:正是,正是。因适才不知将军来意,故有得罪,尚请二公见谅。

于是五人重新见礼,按宾主叙座,命从人重新换茶,摒众密议。

未待先都开口,士縠抢先说道:先克与赵盾狼狈为奸,倚仗其势助恶为虐,故敢横行。赵盾在国中一手遮天,所依仗者,惟其所掌中军耳。因中军乃国中精锐,此诚不可与其正面争锋。依某之见,不如舍重金求购死士,刺杀先克、赵盾,诸公以为如何?

先都:妙哉!若二贼皆死,则中军无主,政事必皆归我五家也。

众人听罢,皆都称善。箕郑父目视先都,呼其表字说道:若行此事,非子会不可!

先都应道:某因主帅先蔑为赵盾所***走他乡,意甚恨之,必不负诸卿之托。

五人又商议一回行刺细节,于是各散,依计行事。

冬月将尽,正是祭祖之期。

先克轻车简从,驷马单乘,前往箕城,谒拜其祖先轸之祠。

进入祠堂之时,先克猛一抬头,忽见门侧停有一辆车驾,并非自家所有。于是回头,便问侍从:这是谁家车马,因何停在我家祠堂门前?

侍从:观其徽号,也是本族驾乘,并非外人。哦,我看见了,那车上御者,可不正是公子先都车夫宁四?

先克闻言点头,哼了一声。因自己与此先都向来不合,但既是同来祭祀先祖,也就不以为意,于是昂首进入祠堂。

入内看时,见供桌上无有三牲祭礼,便知先都尚未上祭。

先克以为先都是礼让自己为先,微微点头,便命家仆:布设少牢,待我稍时祭祀。

家仆应诺,于是开始摆设祭品。

先克闲来无事,绕过前殿,欲往后园中游玩片时,待至吉时,转回前殿祭拜。来到前殿后门,将要迈步跨槛,忽抬头看时,却见廊下日光照处,隐有人影晃动。先克心中一惊,急忙收步,复停步转身,欲往前殿,招呼侍从。

说时迟,那时快!刚刚转过身来,便听唰唰轻响,衣袂带风,早有两名杀手自后门掠入,同时出刀。先克只觉后心微凉,继而大痛,低头看时,已有两个带血刀尖,透出前胸。

那两名刺管一击得手,犹如矢飞电闪,自先克体内拔出利刃,倒纵出殿。

又各将带血钢刀咬在口内,同时翻身跃起,伸手扳住廊檐,双腿向上蜷曲,已到殿顶之上,人影微晃,瞬间消失于院墙之外。

直到此时,方听后殿扑通声响,先克倒地。

先府家人听得声音有异,绕到后殿,见家主已倒卧血泊之中,不由大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
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
关于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穿越东汉末年,成了刘备的长子,觉醒皇帝养成系统后,因为怕死,所以把武力值点满了。开局计破曹操,收服吕布集团,张绣集团。后来,吕布看着年仅十四岁就追着几万大军猛打的小孩,傻眼了……你管这叫十四岁?
圣人云人生都是浮云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关于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江湖多风雨,一笑泯恩仇。清末民初,社会面临革新。李一剑,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侠。他本是一名宫廷武士,后被奸臣陷害,遭到追杀,成为独臂大侠。路遇王玉娟,与其成为伴侣,并一起开设武馆的故事。
5月花季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关于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萧宁穿越成为一个闲散王爷,本想悠闲的过一辈子。却不曾想没有留后的老皇帝驾鹤西去,他突然接到诏命,继承皇位!作为一个人尽皆知的荒淫无道、玩世不恭的废柴子弟。萧宁入朝堂之后,天下人才猛然惊醒!这个小王爷,似乎并不像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他是天下三大剑庄之一落剑山庄的领剑人!是天机山公子榜榜首的夜面郎君!是大尧盗帅,琼州月下回!是天机山之上,预测的未来百年会以一己
长工绝剑
策马大明
策马大明
关于策马大明:大江东去浪千叠!三百年流不尽英雄血!大明崇祯四年四月初,青州东大营,多了一名新兵……捐躯报家国,虽九死犹不悔!
纸花船
铁蹄哀明
铁蹄哀明
关于铁蹄哀明:穿越被俘为包衣?看我如何苟着炮决了努尔哈赤!天崩开局,还让我拐了个娇滴滴的女鞑子,让蛮横的她俯首帖耳,回中原前还顺手干掉了大酋,你们说厉害不?皇太极,你知道你的汗位是怎么来的不?袁崇焕,你什么档次敢和我叫唤?李自成,这仗可不行这么打啊!郑芝龙,你听我的,海盗得这么当!皇上,我这人胆小,养些重骑,造些大炮也很合理吧!本书又名
山月怎知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