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带着特战中队打鬼子

第30章 反斜面炮兵阵地

(95轻战车由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产的轻型坦克,主要工作也是掩护步兵,支援步兵,带领步兵突击作战等,装甲防护为6~12毫米。)

五辆坦克车齐头并进,诡雷不断的在坦克车旁边炸开,虽然给小鬼子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鬼子的推进速度。

坦克车进入了迫击炮的射程,提前标定好射击诸员,一名特战队战士在前沿观察哨用望远镜进行观察,通过侯震通话器与迫击炮阵地的特战队战士沟通,一发校准后,对敌人的坦克车进行点名。

“蹭蹭蹭”几声沉闷的迫击炮发射的声音,炮弹越过棱线,砸到了坦克周围,第一轮齐射,炸毁了一辆坦克。

第二轮齐射,炸毁了两辆坦克。

坦克车发现不对,剩下的两辆坦克车挂了倒挡,往后蹿。

指挥部里的片山太轻视面前的独立团,以至于都忘了炮兵先轰?

“八嘎,损失了三辆坦克!通联队直属炮兵,开炮!”

特战队的前沿观察哨发现炮兵展开,进行射击准备后,便立刻独山防线的一营全部由坑道转入到独山反斜面的防炮洞。

6门92步兵炮、4门37毫米平炮、4门山炮同时朝独山发动炮击,一时间地动山摇,可独山阵地上早就空无一人。

等到五轮延伸射击之后,除了一些战士被震伤之外,无一人牺牲。

炮兵轰完,步兵冲。

剩余的两辆豆丁坦克又带着小鬼子摸了上来。

独立团的战士也通过坑道迅速的进入战斗位置,每个营30挺重机枪、70多挺轻机枪的枪口齐刷刷的对着鬼子的脑袋。

“嘭”的一声,鬼子的豆丁坦克开始炮击,打到了一营的阵地上,四个战士牺牲。

李云龙急着喊,“柱子,你他妈干什么吃的,给我把王八壳子给我掀咯!”

王承柱也急的直冒汗,但是鬼子的坦克有了前车之鉴,在战场上扭来扭去,炮弹跟不上。

“张玄,带着反器材狙击枪上去!”

“好嘞!”

张玄接了命令,就带着一个背着一米多长大狙的战士摸到了侧翼,架枪、上膛一气呵成。

“准备好了就自由射击!”

张玄说完就捂上耳朵。

‘咚”一声,强烈的气流吹起的沙石把张玄的脸打的生疼。

12.7毫米的穿甲弹貌似打到那辆豆丁坦克弹药,引起殉爆,直接上了天,周围的十几个鬼子也被拉去陪葬。

“咚、咚、咚”,又紧接着三枪,把扭来扭去的第二辆坦克也送上了天。

没了坦克的掩护,鬼子的步兵全部暴露在独立团的轻重火力之下。

迫击炮、重机枪的疯狂输出钢铁,把小鬼子硬生生的砸了下去。

鬼子留下了上百具尸体,灰溜溜的跑了。

指挥部里的片山气的直跺脚。

“八嘎!把八路的炮兵阵地给我炸了!”

“报告,目前还没有找到敌人的炮兵阵地!”

现在李云龙乐笑的直咧牙花子,老子的炮兵阵地可在反斜面,你小鬼子再有本事能找得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载难逢缘
千载难逢缘
关于千载难逢缘:试问,千年前的局该如破?只道:邪不压正,人定胜天。少读诗书陋汉唐……堪笑愚公不自量。一切因果牵绊,是命中注定,还是缘分如此?入山的新徒儿,被陷害的百年至交,往昔故友已成敌。入局,破局。可她真正的枷锁,到底是什么?青云山,药王谷,不照城……经历种种,她绝不认命,誓要拨得云开见月明,誓要做那真正自由追风者。得道真我这条路,她走了足足三万年。
飞笛
亮剑之扬刀跃马
亮剑之扬刀跃马
关于亮剑之扬刀跃马:刘明来到了亮剑世界背景,还带来一个兑换系统,于是刘明给老李资助武器物资,开始了他的抗战之路。。。。。。。。。。。。。。
小紫月月
我勒个乖乖,穿成了傻猎户的孕妻
我勒个乖乖,穿成了傻猎户的孕妻
关于我勒个乖乖,穿成了傻猎户的孕妻:一句话故事:现代医学大佬穿越到古代山村当村医,并嫁了一个傻子猎户的故事。现代医学大佬顾梨,重生在古代山村的一个小姑娘身上。十八岁的她还有了五个月的身孕,直接喜当娘。便宜爹娘嫌顾梨被人侵犯,还怀了孩子,要她把孩子打了,卖去给邻村老鳏夫换银子。村里人也说她败坏了村子的名声,上门来抓她浸猪笼。顾梨摸着肚子,崽啊崽,你要挺住啊。傻乎乎的猎户竟是孩子的亲爹?她初来乍到,跟
暴富大门牙
变形金刚之闪电崛起
变形金刚之闪电崛起
关于变形金刚之闪电崛起:在病魔面前,任何实力,财富,权利都是难么的脆弱。曾经的古武杀手秦川死于疾病缠身,在最后弥留那一刻,他向苍天发出了一声绝望的不甘心。兴许是苍天感受到他的求生意志,所以让他以另一个身份重生。我就是霸天虎闪电,一名三变赛博坦战士。这个重生的闪电,不在被脆弱肉体所带来的疾病困扰,看他如何在纷争的宇宙中崛起,开创霸天虎更强大的盛世。
绯红公子
孤妄
孤妄
关于孤妄:2024年5月17日,由联邦研究院研发的孤妄系统正式应用于军事训练。拥有全球最顶尖技术后,联邦高层的野心逐渐暴露,与联邦研究院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联邦研究员纷纷入狱,少数提前逃离。两年后,孤妄系统开始失控,拉人变成了随机,一时间人人自危,全球恐慌。然而,关停孤妄的按钮出了问题,联邦高层被迫同众联邦研究员和谈。却愕然发现,手握孤妄核心数据的那位研究员正是提前逃离的少数之一……
听雪归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