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原王朝,北上草原攻打游牧部落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后勤!
孙子兵法有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打胜仗的前提是让士兵和战马吃饱肚子,否则必败!
蒙恬北击匈奴时,关中运往前线的粮食大约是每两百担。
也就是说,每一百担粮食只有两担真正运到了前线,剩下的九十八担粮食都在运输途中被人畜吃掉了。
汉武帝北击匈奴为什么会耗空国库?
因为战马吃的太多了!
战马和人一样,需要吃饱且吃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只给战马喂草的话,战马的体力和爆发力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在喂养战马会在草束里添加小米,豆类,高粱等粮食,甚至还要在水里面还要加入少量食盐。
汉代每匹战马每天会吃掉六人份的粮食!
直至公元前194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了有“牧草之王”美称的苜蓿(属豆科植物),战马消耗粮食的问题才有了些许缓解。
到了唐代,中原王朝的辎重问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得到了解决。
唐军远征时除了让边民运粮外,还会让沿途各番邦会提供粮草。
其次随军作战的唐协军(仆从军)多是游牧部落出身,每次出动时自带后勤并供养唐军。
刘肇基身为军人,对后勤辎重问题了如指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来对着阎应元说道:“当年蒙古骑兵西征时的军粮主要是奶疙瘩(奶酪)和肉干,这两样东西重量轻且特别抗饿。尤其是奶疙瘩,吃的时候不用生火,大大减轻了后勤辎重的压力。”
(肉干主要是风干肉,由于没有水分所以十分坚硬无法直接吃,吃的时候需要用开水煮泡。)
“其次蒙古骑兵一人多马轮流骑行,且战马多为母马。渴了用马奶代替水,这样大军行军时就不用烧水喝了,不但能做到隐蔽行军,同时再次减轻了后勤压力。”
“还有一点...”刘肇基伸出右手五根手指,“蒙古骑兵后面跟着牧民和部落的牛羊,只要有水有草,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的向前推进。”
“冠军侯霍去病孤军深入以战养战的打法之所以能成功,一是胆子大战法新颖出其不意;二是运气好,遇到匈奴部落获得了补给。当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听完刘肇基的分析后,阎应元咽了口唾沫。
这种骑兵太可怕,怪不得能攻辽灭宋,横扫世界!
“不对吧...”阎应元忽然说道:“蒙古骑兵虽然不吃粮食,他们的战马也不吃吗?如果吃的话,又如何解决粮食问题?”
“吃!”刘肇基使劲点头:“因为部落会随军出征,所以他们会把粮食分摊给其他马匹和牛驮运。平摊下来后,每匹驮马和每头牛的负重非常低,不影响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