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老的照片,是爷爷、奶奶,那是照相馆里照的,发黄了,爸爸在年节时在这照片前摆吃的东西。
立本整理相册,往空的地方插入照片。爸爸年轻的照片,真很好看;上了年纪的照片,有办劳保的“标准像”,立本觉得自己和爸爸越来越像。三叔,想三叔的年龄,比爸小十岁……那么早去世……写一手好字,一切随之入土……
立本带人去找三叔的坟地。早年国家节省土地,改为深葬,后来也没有了标志,无法找到。奶奶要是还在,一定会找到的,用步量,横几步,竖几步……大姑说,老人在的时候逢年过节都去烧纸。
立本又捡起了烟。常常闻一会儿再点燃,吸一口,深入肺腑,然后穿越鼻毛细细吐出,他这样有助于思考。他开始细思,细品。烟,是熟悉的生活,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即使不抽,手里拿着,是他的方式,他的回味,对眼前和剩余的生活悠悠联想。出去和不出去看到一样的景,就在家看。在未来,家的位置、门窗等瞭望条件很关键。
小华拿出她以前写的日记,立本看:每天晚间,我会伫立窗前,望天空,有一颗星移动,那里有一群生命,那是每天按时过往的航班。长久凝望,每天不舍,那成了一种习惯。起先因为立本回来多是乘这次航班,在回来前每天在盼望。后来也常想,或许能出现一种特别的惊喜,立本在这趟航班不打招呼回来。再后来,常常想那上边的人即将到家的心情,以自己曾有的不能抑制的期待与欣喜,涌动联想。想那些人为工作,为情感,奔波劳顿,往返匆匆,心中便默默地祝福他们平安落地。想着,宁静中有了慈善。
try{ggauto();} catch(ex){}
两个人有张硬板的床,宽的。
他们结婚时双方父母给做的“两铺两盖”,还有新被没盖呢。厚厚的6斤棉被,拆开分做两个被,还不薄。棉花原产质量上等,里外面儿用新的棉纺布,轻而软,盖着舒服,能安然入眠。腿不好使了,得选个地方,固定下来,准备养老了。他现在理解爸爸当年的心情了。
立本和小华说,等咱们不能动的时候,床要临近一个大窗户。人老了,屋子就是个人的世界;窗外,犹如屏幕。以前是做,以后是看。住处的景,看够了,也就该落幕了。景,要有动的,有变化,有回归。
上了年纪后只是看了。思想还有,小华说,未来是智慧社会,看和想是主要的了。年老了也可以交流,发挥余热啊。老单爷说的对,人上了年纪适于去办教育。办讲堂,用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传授,那才是血脉。
偶尔听到楼下有小孩子的喊叫声,仿佛是以前的声音。他俩趴窗观瞧,两个学会走路的小孩儿,互相推搡叫嚷,兴奋得向旁边不远处的大人“汇报”,然后再回来你推我我推你。老人讲,人大半时间是成长,剩下的时间不长,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