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教育协会打电话过来了。
“陈教授,您参赛的论文评了医药一等奖,奖金1000元已经给您汇过去,麻烦您查收一下。
由于获奖论文比较多,所以没有准备颁奖仪式,到时候会在省日报把获奖名单公布出来,您可以看一下。”
“行,谢谢同志了。”
陈勤之刚把电话挂断,保卫科过来了两个同事,一人扛着一只大麻袋。
“小陈,这给你寄信,寄东西的人太多,保卫科放不下就给你拿过来了。”
“群众太热情,我们汉城大学这下的名气也更大了。”
保卫科的同事放下麻袋离开之后,姜玉娥过来扒拉。
“小陈,这怎么还有大枣和花生?大伙确实是热情,崇拜你。”
再往里扒拉,全是包裹和信件,写的都是汉城大学陈勤之教授收。
陈勤之拆开了一封信。
“陈教授您好:
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您的新闻,我被深深感动,也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更准确的目标,我以后也要选择医药专业,从事医药研究……
谢谢陈教授,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下午的阳光照在办公室,照在陈勤之身上,类似这样的信件还有很多,还有人直接喊他勤之。
东北的老乡还给他寄了人参,说搞研究的耗脑子,给他补补身体。
姜玉娥看着信件,再想想陈勤之今年的成就,她说:“小陈,今年是你的大年啊!”
陈勤之一笑,年年都会是大年了。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姜玉娥接通后又看向了陈勤之:“小陈,周校长找你。”
陈勤之去了周昌平的办公室,周昌平说:“坐。”
说完,他自己先在沙发坐了下来。
陈勤之以前过来的时候,都是站着说话,说完就走。
陈在沙发坐下去,周说:“学校最近收到不少社会投资基金,几个领导昨天开会讨论了一下,打算给你们小组20万,你看和康老,还有小向商量一下,这钱是拿着买设备还是耗材都可以,你们自己做主。”
学校里的研究,除了学校自己的课题、市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等专项课题以外,每个学校还有另外一个资金来源,也是一项重要考核。
社会责任资金。
指的是除了以上那些款项,学校还需自己去拉社会资金,也就是企家人,或者个人对各项学术研究的投资。
学校老师的资源有限,这项任务一般都是校领导自己去完成目标,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以前毕业的优秀校友。
陈勤之上了新闻联播,本地的企业家,以及汉城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就都来给学校搞投资了。
周昌平他们不止超额完成了今年的任务,就连明年后年的任务都有了着落。
陈勤之带来的效益,几个领导一商量就给他们小组拨了20万。
陈勤之他们小组一共有三个人,他,向伟,还有一个是康北海,学校里的老教授。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打配合一起搞合作,一个老教授带两三个小年轻。
老教授有技术,小年轻们有体力,时间精力充沛,互补长短。
这20万的研究资金,周昌平没有找康北海商量,而是直接找陈勤之说这事,可见陈勤之如今在他心里的地位,在学校里的地位。
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