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太监“刘理”是建武帝的心腹,负责统领东厂。
这些年背靠建武帝,做了不少脏事。
如果将内朝和外朝进行区分,外朝负责奉皇命咬人的恶犬叫做“孤臣”,本质上是自绝于朝臣。
那么刘理,他就是内朝的“孤臣”,专门替建武帝办事。
刘理的命运,取决于建武帝的强势与否。
只要建武帝一直能压制朝臣。
那么,自然没有臣子能组织起针对建武帝的反击。
刘理也就能高枕无忧了。
站在他的立场上,只要侍奉好建武帝,自己就是事实上的大明九千岁。
不用担心会被推出去当替罪羊。
建武帝深知这点,对刘理也相对宽容,只要不做得太出格,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天竺国内。
大明骑兵在天竺游走一圈,基本上打散了王朝在地方的驻军。
他们的目的明确。
天竺的人口规模只比大明差点些许。
只靠杀伐,这对明军而言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仅容易激起天竺的民怨,而且还会影响到骑兵横扫的效率。
所以,一位名为戚由的骑兵校尉,向主将进言献策,那就是与天竺地方的豪强串谋。
明军负责打跑天竺官兵。
这些地方豪强可以接管地方上的利益,但是需要给明军提供一笔军费。
所得军费,一部分用于骑兵内部的开支,另一部分作为骑兵的外快。
如果有人不幸战死,就由袍泽替他带回家中。
那些天竺的地方豪强,虽然也是信奉“婆罗教”的,但是在利益面前,教派本质上也只是牟利的面具。
谁给得多,他们就帮谁。
反正——
等到事后这群大明的骑兵走了,地方豪强自己左右互搏,自己推翻自己。
没准还能反过来靠着“拨乱反正”,再额外捞一笔油水。
一鱼两吃,岂不美哉!
戚由的策略立刻经过他所在的骑兵部队,传到了大明其他的骑兵军中。
各部骑兵的效率由此提高。
这让本就行军缓慢的天竺主力,立刻变成了无头苍蝇。
他们不仅抓不到在天竺国境内奔行的明军。
如今——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本来想要就地补充些粮草,却得知这里已经被明军劫掠过一次了。
地方豪强们也懂得卖惨。
他们先是“含泪”凑足一小部分的军用物资,好让天竺大军得以顺利赶路。
等到大军离开,立刻原形毕露。
直接杀掉王朝的官员,将大小的城邦变成豪强们的乐园。
……
这般肆虐了几个月。
天竺皇帝收到地方传来的军情,立刻乱了阵脚。
如果只是明军作乱还好。
可偏生,自家地方上的豪强也开始趁火打劫,他们打着“婆罗教”的名义,正在瓦解王朝的统治秩序。
这让本来想靠“婆罗教”稳定江山的天竺皇帝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他立刻前往婆罗教的圣地求见四位大祭司。
事情闹到今日的地步。
天竺下场掺和大食与大明的战争,不仅没捞到好处不说,如今还快要沦落到亡国了。
假如婆罗教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交代。
天竺皇帝为了自保,就不能保证会做出些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