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象着新的短翅鲎改良型个体造型,林易突然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短翅鲎有四对共八条附肢,第一次基因编辑已经将其中的一对肢体改良为螯肢,仅剩下六条用于行走。
若再继续将第二对肢体也修改为螯肢,就会面对一个困扰了螯肢亚门整整四亿年,且没有什么好办法的问题。
早期螯肢动物的演化中,将大量附肢特化成了呼吸用的书页状结构-书鳃。后世的蛛形纲则将其包裹入体内,就成为了书肺。如此结构让它们获得了整个节肢动物门最强的呼吸能力,但却也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剩下的附肢不够用了。
最原始的节肢动物如三叶虫,像今天的蜈蚣和马陆那样每个体节都长有一到两对附肢。
而进化程度较高的节肢动物,体外的大部分复杂结构,如口器,触角,甚至生/殖器官都是由多余的附肢特化而来。
因此,节肢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昆虫仅保留了六条附肢,其余进化程度较低的反而保留的更多。
螯肢亚门因为早期将太多附肢特化成鳃,在后续的演化中,腿不够用,就成了它们永远的痛。
就像如今这样,如果再次为短翅鲎装上一对螯肢,那仅剩的两对步足就难以支撑起个体的行动。而如果想要凭空变出一对附肢,以现在的基因编辑能力却又做不到。
这让林易不由的感叹-前世,他没少嘲笑过螯肢动物为了同时满足进食,捕猎,感知,行走或游泳,以及繁殖等需求绞尽脑汁,疯狂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没想到如今,轮到他自己来体验这般困境。
突然,一段基因片段进入了林易的视野-那是他此前完全不屑一顾的三叶虫基因片段。
作为最原始的节肢类,三叶虫的附肢还未特化,在每个体节都生着一对。
如果将三叶虫决定附肢数量的基因片段嵌入短翅鲎的基因序列,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困扰了螯肢亚门数亿年之久的问题。想着,他立即开始了行动。
这次的基因编辑涉及到整体身体结构,改动较大,多废了一些时间。
最终,腹部,也就是后体的第一个体节决定腹面书鳃发育的基因片段被一对来自三叶虫基因序列的,决定原始附肢生长的基因片段取代。
而随后,关于附肢形态的基因片段又被替换为来自羽翅鲎桨状划水足的片段,成功的让短翅鲎多出了一对类似羽翅鲎的划水足。
现在,最新改良的短翅鲎模版拥有两对大螯,两对步足与一对划水足。林易立即控制第二母巢开始产出如此的短翅鲎模版,并让它们用两对后添加的发达螯肢与一对原本就长在口边的小螯肢全力撕扯房角石的软体组织,供应第二母巢的消耗。
而这次,改良短翅鲎个体进食的效率也终于达到了林易的要求,让他可以放心的继续谋划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