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开拓母虿追随着袋角石群继续向前游动的同时,后方,最为富饶的一处领地处,母巢却又发生了新的情况。
这处的浮游生物数量最为丰富,林易也控制母巢延伸出了大量的海林檎簇群,并控制工虿将原本固着在珊瑚礁海床附近的被动滤食生物全部拔除,让母巢版海林檎簇群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供给母巢。
但最近,有些海林檎株体的产出却开始下降,起初林易还以为是部分区域的浮游生物密度下降导致,但随后,他就发现,产出降低的范围渐渐开始扩散,直到某一片区域的海林檎簇群产出都大幅度减少。
作为棘皮动物,海林檎几乎没有神经,也没有任何感觉。融合进母巢后,林易也并没有为其额外加装,导致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工虿日常的检查中也并未发现明显的问题,表面几乎完全正常,海林檎株体依然在水波中摇曳着,用腕上的细密须状结构滤着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母巢供给营养。
控制工虿前往出现减产的簇群区域,用螯肢夹住一株海林檎株体,在复眼旁细细端详。
眼前的景象让林易瞪大了双眼-如果节肢动物的复眼有类似的构造的话。
只见海林檎株体那花萼状的本体靠近口部的位置,隐约可见一些奇怪的螺旋状突起。
它们的颜色与海林檎的外壳几乎完全一致,若不仔细观察确实难以发现。
螺旋状突起的结构有些类似后世的蜗牛壳,但靠近螺壳尖端的位置有些扭曲,刻意的尽可能贴合海林檎的外壳,但下方隐约伸出的软体结构还是暴露出,它们并非海林檎的本体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附着在海林檎本体表面上的螺类。
林易印象中,古生代确实有一种特殊的螺类与海蕾与海林檎共生,确切说,是说营寄生生活。这东西叫宽角螺,正是出现在奥陶纪,并与其宿主一同延续到了二叠纪,再之后随着宿主的灭绝而灭绝。
记忆中,后世的化石证据显示,宽角螺一般会趴在海蕾或海林檎的排泄口附近,用高度特化的较长口部伸进口内,取食它们的奥利给。
并且其寄生往往会啃掉一部分宿主的外壳组织,在其外壳上钻孔,以藏入软体组织,同时壳体异形生长,以完美的嵌入宿主外壳之中。
滤食性棘皮动物的消化系统并不强大,其奥利给中往往会夹杂大量藻类与营养物质,足够螺类生活。
此前,这片珊瑚礁中生活着大量的野生海林檎与海蕾,宽角螺也因此出现在这附近的海域中。
但当母巢蛹化于此,原版海林檎等被工虿尽数拔除,被母巢版海林檎簇群取代,就遇到问题了。
由于母巢消化的更为彻底,这些从母巢上延伸出的海林檎株体并没有消化系统,而是直接通过营养输送管与母巢相连,将过滤出的浮游生物直接送入母巢中消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