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在这些节肢动物的生长过程中,体节会随着年龄段的增长,也就是蜕皮而增加。
而将这些相关的基因序列整合并修改,就能增加个体的体节,从而凭空长出更多的附肢。
新模板的外形参考工虿,也就是短翅鲎模版。因为主要目的是探索而非战斗,在陆上也没有其它品级提供补给,林易为新品级设计的步进结构与摄食结构较为保守。
并没有如兵虿那般高度特化的狰狞镰肢,依然是经典的五对附肢与两对螯肢的组合,平庸但有较强的泛用性,能同时兼顾进食,捕猎等多种需求。
而提到附肢,也就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在没有水的浮力情况下持续支撑身体的问题。
失去水的浮力,支撑身体的问题将与氧气,神经并列,成为困扰节肢动物体型最重要的三個问题之一。
哪怕在后世林易生活的时代,海生的虾蟹,其极限体型远超任何同时期的陆生节肢动物。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莱茵耶克尔鲎也是水生的物种。
因此,为了让新品级能在陆地上正常活动,首先需要改造的就是附肢的粗细与内部的肌肉量。
不过,这个问题对林易现在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他直接将无畏兵虿与二代开拓母虿的双层壳体伪内骨骼结构缩小并安在了新品级的身上,让新品级的五对负重足变得尤为粗壮。
除去整体粗壮度问题,附肢末端的结构也是影响生物陆地行动能力的重点。
而在这一点上,节肢动物就有些不如后来登陆的肉鳍鱼类了。
鱼类的肉鳍平摊开来具有足够的触地面积,而早期节肢动物的步足多类似后世虾蟹的足,末端尖长,适合在海床的沙地上行走,但在陆地上,容易陷入沙土中,难以支撑身体。
哪怕是直虾类甚至后世的多足类,在这点上也并没有进一步的优化,这才留下了那些砂岩层中的爬行痕迹化石。
而改进的方法也很简单,将附肢的最后一节改造为较为宽扁的造型,并将其呈外八字放平,形成被称为跗节的结构。
后世昆虫还在跗节结构上进一步改进,演化出了两根用于更好的抓握各种表面的几丁质跗爪。而现在林易没必要整这个,只需要增大跗节的抓地面积即可。
五对负重足很快就改造完成,而螯肢相关的基因序列就并不需要详细的编辑了,稍稍增加其肌肉强度,让其在陆地上也能正常挥舞即可。
同时,来自短翅鲎模板的剑状尾节也被保留。
尽管这个时代理论上没有任何陆地掠食者需要短翅鲎的尾刺防御,但是林易还是将这个较短的尾节装上,以保持其身躯的平衡。
全新的,被称作探索工虿的品级就这样诞生。计划中,它们将沿着汇入迪克拉陨石坑海域的河流向前,看看这个时代的内陆,至少是河流两岸,能不能带给他一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