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时东亚最先进发达、文明程度最高的宋帝国,其官制非常复杂,正是因为其发达,所以官制最细致,其它各帝国,唐、元、明、清,都是两大系统:职事官系统和散官系统;而宋则是四大系统:职事官系统、寄禄官系统、荣誉虚职系统、散官系统。
具体来说,宋把唐的职事官系统变为宋的寄禄官系统,而又另外创造了一套具体做事的职事官系统。
至于文官荣誉虚职的职名系统,亦即馆阁学士,如包拯的龙图阁大学士。
因此,宋的官员体系分为职事官文官、职事官武官、寄禄官文官、寄禄官武官(亦即武阶官,即军衔)、文官荣誉虚职(亦即职名)、武官荣誉虚职,文散官、武散官,共四大系统,八大班子。
寄禄官,亦即阶官,是表示官员级别的,宋的寄禄官,文官的一套,即唐的三省六部制,武官的一套,亦即武阶官,即军衔。唐元明清,皆以武散官表示军衔,而宋,则另外创立了军衔体系,亦即寄禄官中的武阶官。
职事官方面,因为三省六部已经变为仅表示级别,因此,宋具体做事的职事官,是两府三司制,即,行政权归于政事堂,军权归于枢密院,财政权归于三司。
宋采用两府三司制,这样一来,三省六部制就形同虚设了,但是这样做的又一个好处是两套班子可以互相牵制,因此,宁可高官厚禄养着大批不做事的官员,平心而论,这的确是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
不过,三省六部那套寄禄官班子不做事,但仍然高官厚禄,国家的财政负担可想而知,宋帝国养官员、养兵的钱来自百姓上缴的税收,因此百姓的税负因而加重,宋神宗年间,为了解决财政负担重的问题,实行了元丰改制,但收效不大。总之,在宋帝国,三省六部大致来说不甚重要,形同虚设。
总而言之,宋帝国这样的复杂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加强中央集权。
具体说来,宋帝国的官员体系八大班子、加上爵位、勋位,共包括十个方面:1、职事官文官:即实际作为宰相的同平章事、作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掌管军事的知枢密院事,等等,直到县里的知县、县令,具体处理事务;2、职事官武官:北宋的都指挥使等等,南宋的都统制、统制等等;3、寄禄官的文阶官: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副处级等等,只表示级别和待遇,按级别领取俸禄,而不做具体事务,这一类包括太师太保太傅、少师少保少傅、三省六部官员如六部尚书,等等;4、寄禄官的武阶官:即军衔,最高为太尉,正二品,共六十级;5、文官荣誉虚职:即职名,包括诸殿阁大学士、学士、直学士等等,如包拯的龙图阁直学士;6、武官荣誉虚职:包括节度使、团练使,等等;7、文散官:各种大夫;8、武散官:各种将军;9、爵位:包括,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等等。王、嗣王、郡王是专门封给皇室成员的爵位,而文武官员生前最高爵位可封国公,但身后可以追封为王,如王安石的舒王、岳飞的鄂王;10、勋位:相当于现在一级勋章、二级勋章、三级勋章等等。
具体解释一下,职事官,又称差遣,是实际做事的官职,执行具体任务,没有级别,比如,担任宰相工作的同平章事;而表明官员级别的阶官,为寄禄官,宋的特点就是寄禄官不做事,而由职事官去做事,也就是说,三省六部的官员只负责领薪水,不做事,两府三司的官员才是真正做事的,两套班子互相牵制,这样安排有利于皇权。
有时候,职事官和寄禄官有部分重合,宋帝国在很多时候由两府三司处理政务,将三省六部闲置,因此,两府三司的官员成为职事官,三省六部的官员只是表示级别的寄禄官,但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三省六部的官员也承担了部分职事,因此,部分寄禄官成为职事官,如,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原为寄禄官,不做事,但在改制后担任宰相工作,于是事实上成为职事官,而南宋时左右仆射又改为左右丞相,这当然更是职事官了。
起初,职事官是没有品级的,他们被临时差遣,从寄禄官队伍里被挑选去执行具体工作,其品级由其担任的寄禄官的级别来决定,但时间久了,有些职事官呈现固定态势,两套班子的形态渐渐固定,因此,职事官也相应有了品级,比如,担任副宰相工作的参知政事,是职事官,但因为长期固定,因此也相应有了品级,为正二品。
宋帝国官制的具体职位是这样的,共九品十八级,这里列出了大部分:正一品:职事官文官:左右仆射(元丰改制后)、左右丞相(南宋);寄禄官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中书令、尚书令、侍中;爵位:王。
从一品:职事官武官:枢密使;寄禄官文官:检校太师、检校太傅、检校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位: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职事官文官:参知政事;职事官武官: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武阶官: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位:开国郡公;勋位:上柱国。
从二品:职事官武官:签书枢密院事、殿前都指挥使;寄禄官文官:检校少师、检校少傅、检校少保、六部尚书;武官荣誉虚职: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爵位:开国县公;勋位:柱国。
正三品:寄禄官文官:权六曹尚书;文官职名:观文殿大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左右散骑常侍;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位:上护军。
从三品:职事官文官:御史中丞、开封尹;文官职名: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诸卫上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位:开国侯;勋位:护军。
正四品:职事官武官: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寄禄官文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诸卫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位:开国伯:勋位: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职事官文官: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寄禄官文官: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文官职名: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待制;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诸卫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位:轻车都尉。
正五品:职事官武官: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武阶官: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武官荣誉虚职:观察使;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位:开国子;勋位:上骑都尉。
try{ggauto();} catch(ex){}
从五品:职事官文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职事官武官:殿前都虞候;武阶官: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武官荣誉虚职:防御使、团练使;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位:开国男;勋位:骑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