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明扶贫

第549章 该死的朝会

转眼到了三月六日,永乐在武英殿召开小朝会,继续在为大明倒贴工钱开会,掏纸擦屁股。

这一次会议效率极高,很快通过了宁王朱权起草的专门为抗击帖木儿帝国大明将士制订的犒赏抚恤章程。

尽管这个标准比辽东军的标准低多了,但是比朝廷以前的标准又高多了。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永乐这时已经决定全面上交辽东三司,不想再搞什么一国两制,也就没多说什么,让兵部尽快执行。

会议又开始讨论杨寓起草的军改方案。

根据杨寓的方案,内地各省只设立二卫常备军,分驻省城、重要府城及主要关隘等战略要地。

实行军警分开,治安交给巡防营,由当地藩台或府县长官掌握,其他卫所一律裁撤,军户改为民户,全面放开军垦。

各沿边都司,在设立两卫常备军的基础上,再在战略要地分设四到六个屯垦卫。东部沿海地区的防倭卫所一律裁撤。

各省都司指挥使要定期进行地区间的轮换。

按照这个方案,大明也就只需要保留三十多个常备卫,五十多个屯垦卫,全国兵力只需要维持在五十万人左右,还是比较符合大明人口实际和经济实力的。

永乐对这个方案总体上也是满意的,只是又以后人的眼光进行了补充:

“北平、沈阳、兰州、武昌、广州、成都等地要增设一卫常备军,均由兵部直接掌握,作为各区域机动力量。”

“京城只设羽林军四卫和府军四卫,作为拱卫京师和全国机动兵力。另设一卫巡防营,负责京城治安,由刑部管理,不再纳入军籍,其他各卫一律裁撤。”

“各都司指挥使五年一轮换,京军诸卫与边军骨干三年一轮换。”

内阁成员们纷纷点头。这时杨寓欲言又止,嗫喏问道:“陛下英明,只是沈阳城……”

永乐却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说道:

“不要支支吾吾,你不就是想说辽东特殊吗?”

“朕本来是要把辽东都司也改成行省,与各省一视同仁的。你们这些大臣啊,非要搞什么争国本,逼得朕立了辽王,现在又整出个新的辽藩来。唉……”

他很快把辽东现状的责任推到内阁身上,长叹一口气。

不过这也是实情。

杨寓也是在前段时间的联名状上签过名的,自知理亏,不敢再言声。

又过了一会,永乐思考再三,说道:“朕不能朝令夕改,改革也不能过激。辽东三都司和西域两都司情况特殊,再过三年,交由兵部统一管理。你们看怎么样?”

宁王连忙说道:“陛下所虑,最为妥当。只是军械一项,至关重要,远甚于粮草。臣恳请将地方各卫军械所均收归兵部,除京城、沈阳、兰州外,只需在广州再设一处,集中打造、供应军械。”

永乐对宁王轻轻点了点头,算是表示同意。

过了一会儿,永乐又说道:“以后你们讨论国事,就要学习宁王和士奇先生,学会帮朕解决问题,而不是给朕提出问题。”

他对二人予以旗帜鲜明的表扬,想在君臣之中树立一个好的导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流氓县令
流氓县令
关于流氓县令:张远穿越到一个平行战国时代本想苟在县里混吃等死。奈何,奈何。搞基建,赈灾,平乱。不知不觉却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谁家的杜鹃
囚凰
囚凰
关于囚凰:【强取豪夺禁忌之恋架空历史】绝美冷艳前朝公主vs腹黑蛮横敌国太子一朝宫变,都城被占。她从尊贵的公主沦为敌国父与子之间的政治工具.......迫于无奈,她在这对父与子之间苦心周旋,最终......这一生,爱恨情仇虐恋情深,是她无法挣脱的枷锁,也是她不可抗拒的宿命....
窃玉偷香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洛昭穿越成为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受命摄政,从商末周初开始,建立家族,历经王朝轮转,传承不断。洛氏绵延至今,两千三百余年,从始祖素王昭摄政起,九摄国政,俱还政于王。见到了多少王朝兴衰,气数尽时,皇族破落。至尊之位,受国之垢,承国不祥,洛氏绝不沾染分毫。天命自有定数,洛氏敬天而知命,岂会逆天而行,觊觎神器。姬姓洛氏,世有盛名。千载以来,有摄政辅政者,权倾天下,不可一世;有救时宰相,慨然为天下先,挽...
花非花月夜
舰队魂
舰队魂
这次的危机是全人类,是全球性的,一个个传送门在全球各地打开,一艘艘外形怪异有着岩浆涂装一般的战舰驶进了地球的海洋上,未知的力量--塞壬,向人类和舰娘们发出了挑战,毫无准备的人类最开始被打得节节败退,为了对抗强大的敌人,地球的各个阵营逐渐联合起来,成立了地球和平军事行动司令决策部(简称司令部)以白鹰、皇家和重樱为代表的海军力量强大的阵营组成联合舰队抗击塞壬的舰队,以铁血和东煌两大阵营为代表的陆军力量
风林暗月黑
汉朝之秦末楚汉争霸
汉朝之秦末楚汉争霸
关于汉朝之秦末楚汉争霸: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崛起,陈胜、项梁、项羽、章邯、刘邦无数英雄大爆发、大现世。该书战争场面恢宏磅礴,一场接一场,场场爆雷,无尿点。英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英雄人物对决,精彩刺激纷呈,故事跌宕起伏、脍炙人口,文笔诙谐幽默、古今相通、归纳点评。读后让人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各类知识一下就消化于脑,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本书忠实于正史文献,凡是历史人物正史文献记载不详或无或记载与当时
黔中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