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明扶贫

第73章 总算慢慢走上正规

至于农具,耕牛、种子,可向军府租用或赊买,一年内名利息。三年内利息只要五厘,也就是百分之分。

农业税收也是享受三年内免税,三年后二十税一,五年后十五税一的政策。

……

政策一颁布,广宁城又是欢乐的海洋,靖江王又教会大家唱起了《广宁城的天》:

广宁城的天是明朗的天,

广宁城的百姓好喜欢,

辽王殿下爱百姓啊,

辽王殿下的恩情说不完,

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你看这收钱马屁拍的,觉悟进化得真快!

四月初,广宁城正在全力育秧苗。

辽王亲自带着张石、张信、徐德、李喜旺等人走向田间,劝课农桑,教大家如何搭建简易大棚、育秧苗。

其实在明初,江淮一带农民已经发明了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相对以前的直接抛洒谷种的抛秧种植技术,这已经是革命性的进步。每亩水稻需要的种子从二十斤降到五斤,成本降低四分之三,平均亩产量反而从三百斤提高到四百以上斤,提高了三分之一。

但是,这项技术对耕牛和水利设施依赖性都很强,在全国推广很慢。

即使到了明朝晚期,像宋应星这样的不务正业的读书人已经在《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抛秧种植技术,盛产水稻的江南地区还是以锄为犁,以人为役,使用传统落后的抛秧种植技术,种植水稻。

如果再看一下五百多年后的老一辈开拓北大荒时的老照片,因为当时缺少耕牛,还是以人为牛,人挽力耕。

穿越而来的朱植现在成了辽王,把之国的家底,相当于把山东全省的财政收入都拿到了小小的辽西走廊,兴修水利,打造水车、农具,还为农户们购买了耕牛。

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集中力量干大事,迅速普及这一项革命技术,为今后辽东迅速实现军粮自给打下基础,同时用事实教育内地的移民们:辽东自有仓中粟。

但是,在辽东种水稻的风险也很大。

辽东苦寒,广宁城虽有医巫闾山的遮挡,温度还是比内地低多了,如果没有做好倒春寒的准备工作,刚刚育出的秧苗很可能随时会被冻死,前面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朱植要求广宁军民齐动手,搭建一些简易木棚,保护秧苗,一旦遇到倒春寒,就赶紧铺上芦苇、杂草,甚至是破羊皮、乱被褥。

好在一亩秧苗可以保障二十五亩水稻,需要搭建的木棚并不多。移民们在辽王的亲自督促下迅速完成这一项工作。

但是,在辽东种水稻还是一个极其细致的活,除了育秧苗外,光是整地一项,犁地、浇地、耙地等工序,都比种小麦复杂得多,好多内地百姓都不愿意,还得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可是利还没个影子哩……

唉,真是狗子坐轿,不识抬举。辽王只好每天和农民打口舌官司,和当初搞扶贫搬迁差不多。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
关于抗日:铁血战魂,带出一个特种部队:卫宁,穿越到了抗日那硝烟滚滚的战场上,凭着一身炸裂的战斗力和精妙的战术脑子,硬生生锤炼出了一支暗夜死神特种队,他们肩上扛着民族的千斤重担,心中燃烧着四万万同胞的复仇烈焰,憋闷着对鬼子的滔天恨意,用敌人的血来洗刷耻辱
克头黑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关于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铺路,于是巡视全国,宣扬威仪。当他来到大宁时,发现道路竟然能并排跑下六辆马车!藩地的城池,竟然比应天府的还要大!百姓们的生活,竟然如此安定富裕……更让朱元璋震惊的是,藩王朱权麾下有精兵十万,兵车八千,战马三万……无时无刻不想着起兵造反,席卷天下。朱元璋:朱权啊,要不你别造反了,咱打算把大明送给你。朱允炆:十七叔啊,您如果造反,我将
加糖的小芋圆
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
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
关于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一段被大家忽略的历史,历史课当做笑话的谈论,也是辛弃疾念念不忘的辉煌。五胡乱华,看我扭转乾坤。架空历史
老罗克
重生之岳飞传奇
重生之岳飞传奇
关于重生之岳飞传奇:一个普普通通的都市青年,在偶然的情况下穿越到南宋时代,借尸还魂成为南宋名将岳飞。它不仅要抵御外敌,还内有朝堂的阴谋诡计,内忧外患。且看他是否能逆天改命,转变岳飞的可悲命运。。。
书缘笔浅
红警:心灵终结
红警:心灵终结
关于红警:心灵终结:当一名拉丁同盟阵营的动员兵穿越到了巨塔启动的半年后……在这里,有月球苏军面对厄普西隆军的绝地反击,有心灵终结版的《全频带阻塞干扰》。在这里,有化身面壁者的将军同志,有置死地而后生的传奇英雄鲍里斯。在这里,有拉什迪的起家小故事,有云茹的童年过往、有天秤复制人的秘辛、有阿拉斯加幸存者的温馨日常、有马尔翁的孤独之旅。在这里,有巨塔启动前中国做出的最后努力,有云茹及其大反抗军独走的真相
水水水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