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众人不停点头,对辽王的分析表示佩服之时,刑部尚书钱唐却突然说道:“辽王分析合情合理,臣十分佩服。但是此事如果真如辽王判断,是帖木儿使节所为,尚有几处疑点,请辽王为老臣解惑。”
辽王说道:“钱尚书但说无妨。”
钱唐就一股脑地把心中疑惑都说了出来:
“一是帖木儿使节来到京城,停留不到二十日。期间,既要召集身手敏捷的刺客,收买府军卫和金吾左卫军士,还要准确知道锦衣卫换班时间,获悉辽王殿下身边侍卫刚刚撤回辽东这一最佳时机。如果朝中、军中无人作为内应,帖木儿使节根本无法悄然做好一切行刺准备。”
“二是殿下手中这火铳虽是仿制,但臣听说,普天之下,能造者寥寥无几,而且均在辽王府中,恐怕还是和辽王府人员有关联。”
“三是锦衣卫平时在辽王府周围布下值守人员不下二十人,晚上不下十人。但事发之时,接班人员迟迟未到,值守人员只有四人,刚好给了刺客以可乘之机。这未免太过蹊跷。”
辽王好好瞅了瞅眼前这个当年誓死扞卫孟圣人牌位的老学究,心里顿时又增加了一份敬意。
不得不说,这钱唐不仅是位敢于硬刚老朱的猛男,也是位心思缜密的推理专家,真不愧是刑部出来的,在诸多证据中建立了关联,还是同时关联上了帖木儿汗国、辽王府和皇太孙三方。
辽王认真理了理思路,答道:
“钱尚书所言极是。本案不仅仅是针对本王,而是整个大明皇室。”
“如果不查清楚,不解释清楚,京城必是谣言四起。可能有人会说,此次刺杀是本王指使,搞的苦肉计,目的是搞臭搞倒太孙。也有人会说,这是太孙与帖木儿汗国勾结,想搞倒功高震主的本王。”
“因此,本王建议,后面案件所有证据,包括两名活口,均交由刑部,由钱尚书亲自办理。同时,本王也可以让辽王府配合你办案。”
“至于帖木儿为何在短短二十日内做好行刺准备,等抓获帖木儿使节后,一切迎刃而解。”
“但本王提醒诸位,帖木儿汗国自六年前进京献马献玉,大明朝堂动向已尽在帖木儿细作掌握之中,那时候朝中是否就有内应,亦未可知。”
“另外,我听说此次帖木儿使节进京携带良马千匹,携带的西域和田玉等珍宝玉石价值在五十万两银子之上,恐怕也是另有所图。只是锦衣卫没有注意罢了。”
当听到辽王把这次迪里行刺事件指向自己平时一向最为信任的锦衣卫时,老朱立即吩咐郭英道:“将蒋献那厮给关入大牢。派人以六百里加急,通知沿途卫所驻军,全力缉拿帖木儿使节。”
老朱果然坚持了“无论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的原则。
大明疆域辽阔万里,国力有限,驿站布局虽然达不到八百里加急的设置标准,但是以六百里加急的信息传递速度,还是可以在各个关隘要道堵住帖木儿使节和他的一帮手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