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发生大火,皇帝搬到刚刚修好的北宫居住,又临时加增修宫钱。
try{ggauto();} catch(ex){}
每个人需要缴纳十钱作为修宫钱,这个钱不在减免范围内。
上次北宫发生大火的时候,也是每个人十钱的修宫钱。
除此之外,所有举孝廉、举茂才、官吏,都要缴纳助军钱,根据官职不同,份额不同。
被举孝廉茂才者,缴纳五万钱,其余官吏,根据秩石,缴纳十万钱到一千万钱不等。
比如司徒袁隗,需要缴纳一千万钱的助军钱。
除此之外,皇帝觉得钱还不够用,于是又开放三公九卿的售卖。
三公标准价一千万钱,九卿标准价五百万钱,任职都只有一年。
虽然三公九卿比太守更加尊贵,但是实权是不如太守的,所以反而卖价更便宜。
大汉的中央实权都在尚书台和宦官手里,地方实权则是在太守县令手里。
三公九卿更多的是荣誉。
桓帝时期,三公九卿还是有些实权的。
但是皇帝刘宏更进一步,把权力全部集中到了尚书台和宦官手里,三公九卿在他手里彻底变成荣誉官职了。
而且虽然卖的便宜,但也不是谁都能买的。
尚书台职位、宦官职位、宫中职位、雒阳职位、河南尹、三独坐、中央军队官职、禁卫军官职,这些特殊官职是不卖的。
买官是有流程的,想要买三公,必须先得是九卿,想要买九卿,必须先得是太守。
所以,豪强富商如果真想要买到三公,那就不是一千万就能买得到的,得从郎官一步步往上买,不能一步到位直接买三公。
从郎官五十万钱开始一步步往上买,等买到三公的时候,起码已经耗费一亿钱。
不过,士族就便宜多了。
一方面是起步更高,豪强富商得从郎官开始买,士族可以从太守作为起点开始买,甚至从九卿作为起点开始买。
另一方面是有打折优惠,比如九卿廷尉崔烈,因为名声好,是当世名士,在士族圈子颇有名望,于是皇帝给了他五折优惠,五百万钱就把司徒的位置卖给了他。
原来的司徒袁魏,因为生病,辞官回家修养身体。
太仆苏泽也花八百万买了个司空。
苏泽的名声没崔烈好,所以价格更贵。
买完以后,苏泽和皇帝都后悔了。
皇帝后悔是因为觉得卖便宜了,卖价定得太低了。
苏泽后悔是因为,他明着买官而被士族圈子排挤了。
虽然以前也买官,但那是私底下找宦官偷偷买,别人没有证据,哪怕都知道你私底下买官了,也不好多说什么。
现在明着买官,名声就彻底臭了。
这种事就是典型的【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你买官了,但只要你不明着买,只要别人没有证据证明你买了,那大家也不好明着排挤你,还得接纳你。
但是一旦你明着做这些事了,或者做的这些事被暴露证据了,那就完蛋了,所有人都会厌恶你。
再打个比喻,贪腐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谁也别骂谁,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但是如果你被逮住了,你的贪腐证据被揭露了,那就别怪大家排挤你了。
如果不排挤你这个已经上了秤的,怎么显得他们这些没上秤的干净呢?
“早知道司空卖一亿了,哎……”
“早知道不买司空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