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朝东海自袖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递上,道:“府上有家书一封,顺道给大人带来。”
郭倪接过,当面拆开,笑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先生也不是外人,我这就看了,先生莫笑。”
书信不长,郭倪几眼扫过,面上笑意欢浓,朝南拱手道:“这怎生使得,相爷日理万机,怎还记挂这些小事。相爷厚爱,当真是折煞微臣。”
朝东海笑道:“大人国之柱石,眼下之中流砥柱。相爷吩咐,自是要大人无有后顾之忧。”
郭倪道:“自当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朝东海笑道:“相爷还等着大人凯旋庆功,怎说此悲壮之语。”
郭倪哈哈笑道:“正是,正是。”
朝东海又道:“相爷还说,北方那个杨安国,颇有些能耐。眼下用人之际,不妨多给些好处。若肯归顺,也编在大人麾下。恭喜大人,又能得一员大将。”
郭倪道:“相爷高瞻远瞩,一举一动,无不了然于胸。一个草寇,也惊动相爷。”微微一顿,道:“先生放心,相爷既然青眼有加,我自当见一见此人。”
朝东海道:“还有一事,不知郭大人可有耳闻江湖之事?”
郭倪嗤笑一声,道:“先生是说那帮鸡鸣狗盗,假借礼佛修道之名,修炼内功,钻研武技之辈?”余光扫了萧平安一眼,端茶小饮一口。
朝东海道:“江湖之大,能人异士自是不少。郭大人也知,相爷也与衡山派的武林高手相识,礼尚有加。”
郭倪道:“武林高手么,我也见过几个。功夫精湛,确有十人敌之能,枪棒在手,数十人不能近身。我这院中,也聘得几个。”举手欲饮,忽地一怔,手指兀自虚扣,但手中茶盏竟是不知去向。
唐宋之前,茶碗与饭碗都是共用,后逐渐分开。唐喜称“茶盌”、“茶碗”、“茶瓯”,宋文人则多爱称“茶盏”。其中又以黑色茶盏最为讨喜。
蔡襄《茶录》中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燲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郭倪府中器物皆是贵重,喝茶的茶盏乃是上好的建窑兔毫盏。盏身内外遍布细长兔毛状纹理,暗闪金光,乃是极为稀罕的“金兔毫”。小巧雅致,但握在手中,也无毫无知觉,不翼而飞之理。
一旁萧平安道:“郭大人是寻这个么?”
郭倪转过头来,却见萧平安手中正拿着自己的金兔毫小盏。
萧平安伸手递过,道:“郭大人,请。”
郭倪眉头微皱,伸手接过。刚刚拿到手中,忽听“啪嚓”脆响,茶盏碎作几块,半盏茶水立刻洒落。他反应也算快,手上一松,任碎片落在地上。半盏茶水却是躲不过,都洒在下摆之上。
屋内静了片刻,萧平安转过头去,也不看郭倪。
半晌郭倪哈哈笑道:“这位小友好俊的功夫。”
朝东海道:“不知比大人府中几位如何。”
郭倪嘴角一挑,道:“这个简单。”双掌连拍数声。
立刻房门外有人轻叩三声。
郭倪道:“你们三个进来吧。”
房门打开,三人鱼贯而入。两名壮汉,都是虎背熊腰。前面一个四十余岁中年汉子,目光阴冷,两边太阳穴高高鼓起。
郭倪道:“这位是少林派的赤手屠龙池刚烈池师傅,这位是衡山派的萧少侠,两位不妨亲近亲近。”
池刚烈双目一眯,他为人护院,自懂察言观色,知道主人家这是要考教自己。初见萧平安,还道是丐帮弟子。一听衡山派,也是吃了一惊。
他自己倒确是货真价实的少林俗家弟子,学的“少林罗汉拳”、“铜砂掌”、“一指金刚法”,内功练的达摩禅坐。
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称帝后,对少林寺大力扶持。少林寺日渐壮大,投入门来要做和尚的越来越多。但和尚也不是如此好当,少林寺也不须如此多僧人,于是逐渐催生出独特的一类少林弟子,称作少林俗家弟子。不皈依三宝,但要一心向善。带发修行,不必四大皆空。如在寺院,要与僧人同持戒律。出门则各随主张。
这俗家弟子之中,有相当部分,乃是冲着少林武功而来。此类弟子,真正能得真传上等武功的,凤毛麟角。但少林武学,毕竟博大精深,随便教些功夫,也是不差。
对专志学武的俗家弟子,少林寺择选甚严,更不愿这些人顶着少林寺的名头,出去招惹是非。因此真正的武林之中的少林俗家弟子,数量并不算多。
但自唐以来,已数百年。数百年间,这些少林的俗家弟子也有传承,日积月累。先是父子相传,渐而就是外姓弟子,渐渐人数已是可观。待到少林寺惊觉,已经有些控制不住。少林寺权衡之下,索性认了,少林俗家弟子,也是少林弟子。一面约束这些弟子,莫招惹是非,莫为匪为盗为恶。一面严控武功。近百年来,除却已经流入俗家的一些武功,少林的武功再不传俗家弟子。
至于什么俗家弟子打出木人巷,打破十八罗汉阵,才能下山的故事,要到清朝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