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图书馆里,陈文安安静静在一排又一排书架间做着有目的的搜书。
活了两世,第一次在图书馆里如此专注。
堤义明的基本履历,上周六加藤一郎已经为陈文做过科普,庶出子,他爹的一个没名分的小老婆生的私生子,同父异母的两个嫡兄不争气,继承权落在了这个人手里。
陈文看人是贼准的。
虽然没见过堤义明,也没听见加藤一郎介绍此人的性格,但是可以从他的做事里反推。
很容易地,陈文从图书馆的典藏资料里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他那个搞侵华和殖民的爹留下的岛国首富遗产,堤义明能够获得继承权,绝对不仅仅是因为两个嫡兄惹怒老头子。
很多书籍里介绍堤义明崇拜中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堤义明信奉荀子的性恶论,不交朋友,不用人才,视荀子为自己的教父。
荀子有什么思想理论呢?
正宗鹰酱人肯定多半不知道,但陈文身为中国教育系统的毕业生,非常清楚。
中国古代,尤其是战国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诸子的思想流派极其多,其中不乏对立。
比如,主张“性恶论”的荀子。
与之对立的是“性善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战国时期,这两种思想调教出的学生,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政治风范。前者其实与法家的思想较为接近,后者则更适用于贵族。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解读,其实两种“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它们最终的指向是道德教育。
用现代国家的司法和教育体质来解读,就更简单了:你如果道德水平不行,作奸犯科了,我们就强制你学习道德;你如果道德水平很高,总是做好事,我们就树立你做道德模范,让天下人向你学习。
两千年前的荀子肯定没有这么强悍的现代思想结晶,那么他的理念里面有哪些精彩的东西呢?
举个例子,荀子说: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
从这句观点性的内容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行动派,这与孔子那一套心灵鸡汤式的教学法是不一样的。
堤义明崇拜的是荀子,而不是那个没事老喜欢讽刺行动派弟子的孔子,说明堤义明肯定从思想到实践都在学荀子。
陈文从他认识的岛国人来归纳,惊奇地发现无一例外全是行动派,没有一个是夸夸其谈之辈。
对于这一发现,陈文很惊讶,因为在国内他见过太多的“嘴炮”和“吐槽党”。可是在岛国,他竟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把这种令他不爽的感觉压到心底里,继续钻研堤义明。
从两个嫡子的轨迹反推,堤义明大概是在十多岁的时候明白自己有希望继承岛国首富爹的遗产,也是那时候起,此人把自己包装成荀子的信徒,哄得老头子相信这个庶出子比两个嫡兄更优秀。
为什么陈文认为堤义明做的是自我包装?
因为堤义明做的事情跟他自我标榜的荀子徒孙不匹配啊!
try{ggauto();} catch(ex){}
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主张“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