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义和庄敬一起去看公公婆婆,意外胡玉瑾竟然认出了庄敬,虽然只是短暂几分钟,足够一家人惊喜。
胡玉瑾拉着庄敬的手:“你怎么这么老了?是日子不顺心吗?”
庄敬心里五味杂陈,几十年对她吆五喝六的婆婆,竟然表现出了关心她,她脸上是勉强的笑容:“还行,凑和着过吧。”她从来没有坐下来认真地与胡玉瑾聊过天,几十年的相处模式是她尽量躲着婆婆,婆婆找她就是给她安排各种家务。
胡玉瑾不知是看出了她的尴尬,还是又不认识她了,放开她的手,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说:“老张家的男人都自私,只想着自己家里人,你别过得太辛苦。”
张好仁、张好妹和张之义都愣住了,感觉这是胡玉瑾五十多年婚姻生活中没有说出的心里话。张好仁和张之义父子俩人心虚地对望一眼,都低下了头。张好仁是大哥,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家里穷,弟弟妹妹结婚都是他张罗,胡玉瑾没有提出过一句反对意见,还主动出钱出力。张好仁对此是感激的,所以才任由她在家里作威作福。
中午吃饭时,胡玉瑾又开始了新一轮询问,问庄敬是谁,为什么到她家里来,庄敬给她盛一碗丝瓜汤,把勺子递给她:“我是你们家请来的保姆,你好好吃饭,我才能挣到工资。”
胡玉瑾没有勺子,端起碗几口喝完:“好了,让他们给你发工资。”
保姆菜姐又给她盛了面条,把肉末和菠菜放到碗里:“大姐你把面条吃了,我也要挣工资。”
胡玉瑾看着她,犹豫着拿起筷子吃面条。
张好妹笑着说:“大嫂这段时间不愿意吃饭,一到饭点就要睡觉,还是庄敬有办法。”
吃完饭,庄敬到楼下张好妹家午睡,胡玉瑾送到门口,客气地说:“有时间再来玩儿。”
庄敬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胡玉瑾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刻薄挑剔向宽厚包容方向发展。
多年来,几乎每次从父母家出来,两人心情都会不好,一个忐忑,一个低落。因为胡玉瑾前所未有的好态度,庄敬和张之义难得一起心情愉悦地在返回路上聊天。
张之义问了一个很久以来想问的问题:“以前你和妈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化解心里难受的情绪。”
心情解放的庄敬决定给他普及一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受害者、压迫者(加害者)和拯救者。你亲爱的妈妈习惯了压迫我,已经形成心理定势,我改变不了,就从受害者转变为拯救者,拯救自己,没错吧。自从看到这个模型以后,我就决定做一个拯救者,回避压迫,不接受不回应,当作别人的故事,看个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