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今名人传

第5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文韬武略,雄才大略

在文化领域,曹操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提倡文学创作,形成了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他为文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建安文学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在成功统一北方后,企图趁热打铁一举南下,进而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目标。公元 208 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志在征服江东的孙权以及依附于孙权的刘备。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曹操在北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势力达到了巅峰。他认为此时是实现全国统一的最佳时机,于是倾尽全力发动了这场战争。

曹操的军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但他却不幸犯了轻敌的致命错误。他低估了孙刘联军的实力和决心,没有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决策过程中,曹操没有充分全面地考虑到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意志以及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等关键因素。而孙刘联军则在智谋过人的周瑜、诸葛亮等人的英明指挥下,巧妙地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公元 208 年冬,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大军相遇。孙刘联军利用长江的天险和东南风的有利条件,使用火攻战术,烧毁了曹操的大量船只和营帐。

曹操的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伤亡惨重。最终,曹操不得不率领残部撤退,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告终。

赤壁之战的失败,无情地粉碎了曹操统一全国的伟大梦想,也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对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迅速重新调整战略部署,继续坚定不移地巩固自己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赤壁之战后,曹操步入了自己的晚年政治生涯。尽管他的统一大业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在北方的统治依然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在这一时期,曹操位极人臣,手中掌握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权力。他与汉室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且错综复杂,一方面他试图在名义上维护汉室的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采取各种手段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曹操在晚年更加注重培养和选拔自己的接班人。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权展开了一场激烈无比的争斗。曹操的儿子们各有特点和优势,曹丕稳重内敛,曹植才华横溢,曹彰勇猛善战。

他们在曹操面前极力表现自己,争取得到父亲的认可和支持。最终,曹丕在这场残酷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继承权。

曹操在政治手段上始终果断坚决、毫不手软,对于任何潜在的威胁都绝不留情。但与此同时,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然不多,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历史地位以及身后之事。

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在后人的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在文学方面同样颇具深厚的造诣。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公元 196 年左右,当时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崭露头角,但仍不忘以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怀。

他的诗歌作品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字里行间充满了雄浑豪迈的磅礴之气。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无尽感慨。

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其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

例如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生动地体现了他永不放弃、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这首诗写于曹操晚年,当时他已年事渐高,但雄心壮志丝毫不减。

在《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是充分展现了他广阔无垠的胸怀和宏大磅礴的气魄。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所作,他登高远望,面对大海的壮阔景象,心中涌起无限豪情。

《短歌行》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希望天下人才都为自己效劳,以实现政治理想。

曹操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的建安文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文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和启示。

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的见证,让后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曹操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多面、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雄才大略,具备非凡出众的政治智慧和令人赞叹的军事才能。他善于敏锐地捕捉时机,果断坚毅地做出决策,能够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中迅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面对董卓之乱时,他果断逃离洛阳,回乡组织力量,准备反抗董卓;在官渡之战中,他能够准确判断袁绍的弱点,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然而,他也有着奸诈多疑的一面。在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他常常对他人心存猜忌和怀疑,对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地位的人更是毫不留情,痛下杀手。

例如,他错杀吕伯奢一家,就体现了他的多疑和残忍;在对待杨修的问题上,也显示出了他的猜忌心理。

同时,曹操又非常重视人才,能够突破常规、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任用人才。他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为自己的事业招揽了众多贤能之士。

他有着强烈无比的权力欲和勃勃野心,但也有着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他一生都在为建立自己的统治秩序而奋斗,虽然手段有时备受争议,但他的决心和毅力不容小觑。

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从古至今一直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曹操因病去世,葬于安阳高陵(现河南省安阳市,关于曹操墓目前具有争议性),享年 66 岁。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曹操被追封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严厉指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篡夺汉室江山,认为他的行为违背了君臣之道和道德伦理。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君臣之间的名分和忠诚。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研究的日益深入全面,现代学者对曹操的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公正和全面系统。他们认为曹操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混乱、民不聊生的时代,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稳定了局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备受诟病,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政权的名义权威,为其整合各方力量、推行改革措施提供了便利。

他的用人之道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为当时的政治和军事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尽管曹操的手段有时显得强硬和权谋,但在那个纷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果断和决策力成为了其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我们不能单纯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而应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需求来综合考量。总之,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功过是非应在全面、客观、深入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评价,以更准确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