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死亡不是为了更好的死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活到死去。
这是我看完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这本《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后最大的感受。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中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不平等,如果说有一件事是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人人平等的话,那么便是“我们都会死亡”这件事了吧。
关于死亡,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避讳的问题,甚至连和死字读音相近的“四”这个数字也遭了秧,大家在买房或者办事时都会刻意避开“四”和“十八”这样的数字,小孩子讨论到死亡的相关的话题时,大多数家长也会刻意避开,认为不吉利。
但是,从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死亡都是我们虽然可以避讳但是却无法避开的问题,那么,既然死亡这个问题无法避免,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死亡,接受死亡,从而做到向死而生呢?
在这本书中,我们或许能够产生一些感悟,书中葛文德医生通过对他的奶奶,父亲以及其他一些人的由生到死这段生命历程的描述,向我们介绍了,疗养院,老年生活辅助机构,临终护理,辅助死亡等机构和概念,书中的葛文德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他奶奶的孙子,他父亲的儿子,当以不同的角色去面临不同的人群的死亡时,总是会有不一样的体验的。
try{ggauto();} catch(ex){}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不少值得人深思的问题,比如对于重症末期的病人,我们对他上呼吸机,插各种导管的做法真的就比让他自由的决定如何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更好吗?书中似乎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有时候医生少做一点也是对于病人的一种帮助。
还有关于医患沟通的类型,作者给出了家长型,资讯型,和解释型三种类型,家长型便是医生对病人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而资讯型则是冷冰冰的提供相关信息,而解释型则是与病人相互合作,共同作出适合该病人的最优解,我想,这三种医患沟通类型的高下之分应该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回到书名,最好的告别,这是译者翻译的,原文是beingmortal,直译便是“凡人会死”,然而作为一名注定会死的凡人,我们才能够与生命做个最好的告别呢,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却提供了一个存在很多种不同的死亡模式下的一个共识:“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也就是最开始我说的那句话——我们认识死亡不是为了更好的死去,而是为了更好的活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