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屡献毒计,赵姬疯狂求饶

第115章 计谋;赵王偃的觉悟

苏诩继续解释道,

“而我们哪怕攻占了邯郸。赵国名存实亡,但想要将其完全纳入秦国地图,还是需要些时间的,而赵国的北方边境,现在可还在抵抗匈奴呢。”

“所以,若是燕国有聪明人,一定会挟赵嘉以令边境军的!”

“而且,挟持了赵嘉,还能吸收溃逃到燕国的赵军。”

“这对于燕国是一次机遇!”

嬴政认真思考了一下。

苏诩说得确实在理,

不过,

还有些问题。

于是询问道,“燕国收留赵嘉,难道就不怕我们秦国恼怒吗?”

“陛下,如果你是燕王,你会觉得秦国在灭赵国之后,不趁着收拾赵国,不去攻打更近更弱的韩国,而冒险攻打燕国吗?”

苏诩一句话给嬴政问愣住了。

他刚刚下意识地觉得,攻打燕国不是良策。

也是打算先攻打韩国与魏国。

也就是苏诩提出来了。

他才追问的。

但凡换个人提出攻打燕国,他都会想都不想回否掉的。

他没想到,

燕国也可能想不到,

秦国会突然趁势攻打燕国的。

所以,

燕国想不到,

秦国就可以打燕国个措手不及了。

忽然想通了这些。

嬴政不由得眼睛一亮。

“妙啊,苏诩,此计甚妙啊。”

“完全可以打燕国一个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苏诩说聪明人会想到这些。

但苏诩却专门算计了聪明人的想法。

可以说他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也可以说苏诩是技高一筹。

总之,

就是很厉害!

“那就照你所说的去做!”

“故意放跑赵嘉,将他逼入燕国境地!”

嬴政做出了决定。

而后。

一纸书信送往邯郸。

而在书信发出的同时。

嬴政也与苏诩一同前往邯郸。

等他们赶到邯郸时,邯郸应该已经被王翦拿下了。

首都邯郸被破,赵国也就算是灭亡了。

至于赵国漫漫的边境兵。

慢慢收服就是了。

不久后。

邯郸城内,

一片愁云惨淡。

百姓们惶恐不安,城墙上守军的面容也显得格外凝重。

因为他们已经击退了王翦的几波攻击。

不过。

并没有多大用。

完全无法扭转局势了。

秦军一副不破邯郸不罢休的架势。

而且,秦军都已经打到邯郸了,怎么可能轻易罢休?

因此,

无论是百姓,

还是军中士兵,都很绝望。

甚至投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如果赵王偃直接下令开门投降的话,恐怕很多赵兵都会照做的。

与此同时,

城中士气低落。

朝堂上的官员们争论不休。

有的主张投降,有的则坚持死守,以死殉国!

赵王偃面色苍白,眼中满是焦虑。

他深知邯郸一旦失守,赵国将彻底宣布终结。

然而,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势,任何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

毕竟,

秦国都已经打到赵国国都了。

赵国还有什么机会呢?

除非秦军都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关于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所有国家历史一起断层,神州没有全断,但只记了屈辱史。扮演古人,走进历史,或还原历史,或弥补遗憾。我曾扮演过安国少季,为大汉出使南越,见到了那位系??请缨的少年英杰终军,也见了风情万种的南越太后。也曾扮演王勃,见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在腾王阁留下了。曾扮演傅介子,杀楼兰王,以其血作诗,悬其首于北阙也曾扮唐俭,出使突厥,后不惜以改变历史的代价,
叶落潇湘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关于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开局一个小山寨,身怀三国全战系统,劫掠银子就能召唤三国猛将雄兵。从此刘威立大汉,平异族,问鼎中原,使日月山河皆为汉土!
摸笔校尉
穿越大乾当王爷
穿越大乾当王爷
关于穿越大乾当王爷:21世纪的男废材,穿越到大乾他努力的想苟下去,结果先封大乾第一异姓王,他怕帝王猜忌,努力苟住,却一步步的苟成大乾首富,大乾内阁的第一位王大臣,成了大乾护国柱石,大乾的托孤大臣。他说他要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器晚成的王冬冬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关于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皇甫冲肝颤道:这,这些千古大帝是我的对手?系统:才开始呢,这就怂啦?你没收到罗马皇帝凯撒的诏令吗,他说条条大路归罗马;你没看见科西嘉的怪物拿破仑正在前往忠诚于他的巴黎吗;你不知道叶卡捷琳娜女皇已在莫斯科登基,虎视欧亚吗?还有日不落女王、奥斯曼苏丹皇甫冲:我,我能投哦不,能求和不?系统:可以啊,我很好说话的,怂包直接抹杀了换新的宿主就行。皇甫
山城月半轮
娇小玲珑的芈瑶
娇小玲珑的芈瑶
关于娇小玲珑的芈瑶:齐惠公在位,齐国暗流涌动。娇小玲珑的公主芈瑶,身负振兴母族使命,聪慧机敏远超常人。她周旋于王公大臣之间,凭借玲珑心思洞察人心、破局解困。从宫廷内闱争斗到对外邦交谋略,芈瑶步步为营,巧用自身优势,辅佐父王稳定朝政,与一众贤臣良将共绘齐国新蓝图。跟随她的脚步,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见证小人物撬动大乾坤的传奇之路。
墨隐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