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立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表示要培养出更好的蚕种!”
……
一大清早,数十个报童就穿着统一的服饰,挎着个布包,里面塞满了报纸。他们分区域的沿街叫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稀罕物,只有大城市才有。
在绍兴,那还是第一次。
更何况才两文钱一份,对于读书人来说太便宜了。
甚至连能识字的普通百姓,咬牙也能买得起,也就半碗米饭的钱。
“咦,我们山阴竟然有报纸了,给我来一份!”
“那小孩过来,给我也来一份报纸。”
“我家幺儿也读书了,买份报纸回家给他看看,也能增长些见识。”
……
因为价钱定得低,再加上人们对报纸又非常好奇,因此购买者络绎不绝。
这把报童们累得够呛,不断跑回报社增拿报纸。
不过虽然累,但他们却很高兴。
因为每卖出五份报纸,他们就能获得一文钱,一上午轻轻松松二三十文钱,甚至更多,这可比个普通壮年劳动力挣得还多。
江浙区域本来就文风鼎盛,识字率很高,诗书传家的家族也很多。
因此仅仅一个上午,民报就卖出了五千多份。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份报纸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文章和诗都可以用白话文来写,无论的言语优美度和立意深度,都不比文言文差。
但对于一些老儒来说,这报纸简直就是离经叛道,祸国殃民。
他们气得直哆嗦,厉喝着:
“这写的什么狗屁东西,如此直白,是给读书人看得么?”
“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斯文。这陶耳山人、鲁迅、西门要吹雪简直把书读到狗身上去了,行文如此不堪入目。”
“如玷污圣人之学,这三人都该死!”
……
知府同样也在看报纸,同样也不喜欢白话文。
只不过他不喜欢归不喜欢,用白话文写文章又不犯法。
即便他是知府,也没办法勒令报社不得用白话文。
除非报社刊登违禁文章。
更何况如今时局复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京城上跳下窜,要学日本人搞什么变法,他在这个时候也不想节外生枝,安静地看着就是。
或许,这民报也是受他们指使成立的也说不定。
他可不想沾染麻烦。
不仅仅是山阴城,治下其他八县,陶成章都派人各自送去了五百分报纸售卖,反正离得都不远,快马加鞭下午就能送到。
虽然这么做肯定亏钱,但民报要的是名气。
于是一日之间,民报在山阴府大火。
随处可见讨论民报内容的人,读书人讨论文章和诗词,百姓讨论《射雕英雄传》,当然还有好多谩骂和诋毁民报的人。
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