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个年轻人大声说道,“今上犹如光武重生,亲征鞑虏,重整兵事,使我朝武德充沛,乃是圣君,在下认为改制变革必然能成功。”
朱由崧两次御驾亲征击败建奴鞑子,在民间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自然有不少崇拜者,特别是一些热血青年,有人把他视为千古圣君了。
冒辟疆听了却轻笑着摇头,“汉光武可不善改革立新。”
见冒辟疆说汉光武不行,刚才说话那人明显有点不乐意了。
自己把弘光皇帝比喻成光武,那岂不是弘光皇帝也不行。
那人怒视着冒辟疆,
“难道你的意思是圣君这次改制会失败!”
冒辟疆见此人发火,连忙说道,“在下可没说今上改制一定会失败,而是你拿汉光武刘秀来比喻今上改制,这就很不妥。”
“为何不妥?汉光武刘秀复国后,出现光武中兴,大汉国祚延续了近200年。”
冒辟疆笑道,“汉光武刘秀复汉时虽然武德充沛,但是他改革立新方面嘛,以在下看来,成就有限。”
楼上的朱由崧倒也是很认同冒辟疆的观点。
汉光武刘秀虽然建立东汉,统一寰宇,青史留芳。
但是刘秀九次下令改革,清查土地,释放并禁止虐杀奴婢,却都是半途而废。
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方针,采取无为而治的怀柔策略,听信班固那帮儒臣的话,实现了“光武中兴”。
但是这个“中兴”却跟平民关系不大,而且还搞得东汉朝廷收不到什么税,国库空虚。
结果东汉是西汉王朝的延续,几乎遵循了西汉王朝的所有制度,其社会结构与西汉一样古老而僵化。
东汉初年,一支羌族部落在长安附近崛起,已成为东汉王朝的威胁。
但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因为财政问题,几乎没有发动大规模对外用兵作战的能力。
要不是匈奴先被西汉的汉武帝打残过一次,东汉时期又出现分裂,东汉能不能有190年国祚都还是个问题。
因为财政问题,东汉后面的皇帝为了维持朝廷运转,不得不卖官鬻爵。
结果自然被人骂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直接点了汉桓帝刘志的名。
东汉因为朝廷没钱,无法保持需耗费大量金钱的常备部队,一有战事就让将领自己临时征募勇士。
长此以往,东汉将领们豢养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士兵,也就是部曲,部曲只听命于将军,不接受朝廷的命令。
可以说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始,对土地豪强和奴隶制的放任,为军阀的出现奠定了制度基础,促成了地方经济割据势力。
最后造成了东汉末期的军阀割据和三国乱局,刘秀的后人出现那么多短命小皇帝,和他初时就埋下的这些伏笔有关。
朱由崧听出冒辟疆的话语里,似乎并不反对推行新政,这让他感觉颇为意外。
冒辟疆是蒙古人,他是蒙元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大明官宦世家,社会地位相当显赫,是真正的贵族。
按理说,推行新政,朝廷对田多者收重税,这对冒辟疆这种贵族是不利的。
心中好奇的朱由崧探出头来,问道,“冒公子,那你认为要如何方能改制成功?”
try{ggauto();} catch(ex){}
冒辟疆抬头看向阁楼窗台,见一中年男子气宇轩昂,不似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