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张居正遭到清算后,出现廷会推的阁臣,皇帝不信任,皇帝亲自提拔的阁臣,外廷不满意的情况。
内阁作为皇权的代理者,崇祯时期的内阁大臣动辄被言路攻击,无法久任,这恰恰是皇权衰微的表现。
try{ggauto();} catch(ex){}
朱由崧已经正在将这种情况慢慢的去改变。
邢如意可以说是亲眼目睹并亲身参见证了朱由崧一步一步的成长,以及逐渐掌握朝廷权力的整个过程。
曾经的朱由崧不过是一个流亡江南的落寞王世子罢了,甲申之变后,尽管马士英等一帮武勋在应天府拥立他称帝。
然而,朱由崧由于在江南毫无根基可言,既无人支持,又无实权,这个皇位实则只是被供奉于宫廷的一具傀儡而已。
直至朱由崧跳出皇宫的束缚,掌控住军队的控制权,这才真正摆脱权臣的羁绊,得以按自己的意志施政。
江南地区的商贾和地方豪强势力庞大,不但严重威胁皇权,更对朝廷的财源产生巨大影响。
朱由崧不顾声名狼藉,以强硬手段镇压那些不服从的江南徽商与满朝勋贵,进而收编产业与渠道,创立明华堂,并逐步控制盐铁、粮食的议价权。
皇家商行明华堂的主体框架设定,几乎都是按照朱由崧的设想经营,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明华堂虽然被视为皇商,但皇家并不独占所有商股。
相反,朱由崧拿出一半的商股来拉拢各大势力,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势力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首先,江右商帮获得了明华堂的商股,这相当于将江西和湖广等地的一些地方豪绅纳入了皇党的阵营。
这些地方豪绅拥有庞大的财富和资源,可以为明华堂提供资金支持,并帮助其拓展商业版图。
同时,江右商帮在当地具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可以协助明华堂解决各种问题,确保生意的顺利开展。
此外,朱由崧还直接赏赐忠贞侯秦良玉商股,以表彰马家、秦家对朝廷的忠诚和功绩。
与此同时,川蜀地区的曾英和杨展也得到了明华堂的商股,又让他们负责掌控漕运,保障物资的运输和供应。
还有江阴侯阎应元,当初他家里人接受了万亩良田的投献,阎应元知道情况后立刻上书天子,退回所有田亩,表明支持新政的态度。
朱由崧投桃报李,赏赐一份明华堂的商股给阎应元。
通过这种方式,朱由崧成功地将各地的势力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帝皇为核心的庞大利益共同体。
明华堂的经营模式,朱由崧并没有完全放权给其他人。
他从宫中派出的太监只负责账目管理,不参与明华堂具体的经营决策。
这样做既保证了财务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腐败问题。
真正负责经营明华堂的是邢如意,她的身份代表着五军营一众军中新贵,拥有强大的军事背景和政治影响力。
在邢如意的领导下,明华堂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总的来说,皇家商行明华堂的设立和运营,通过巧妙的股权分配和人员安排,成功地将各方势力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了明华堂的繁荣发展。
朱由崧对付那些不听话地方豪族,已经可以玩一手刀子一手银子的手段了。
而如今上海港的设想,更是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为朝廷带来巨额的税收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平衡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以江南商贾为代表的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导致的不稳定因素,又保证了朝廷对商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