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个太乙道君

第11章 蛰伏

一通百通。

想明白《五禽戏》练至精通层次,但“百日筑基”进度只有50%的原因后,陶铁心中另一个疑问也得到解答。

练成鸟戏,陶铁的肺脏有了本质的提升,耐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皮肤坚韧如树皮,鸣啸之时从鼻腔喷出来的气息更是阳刚十足,生出了些许神异,能够驱散水鬼吐出的水草绳索,有着类似雄鸡一唱天下白、诸邪辟易的效果。

鸟肺皮鼻,鹿肾骨耳,虎肝筋目,猿心脉舌,熊脾肉唇,在五行上一一对应。

按理讲,相继练成鹿戏、虎戏、猿戏、熊戏,也应该在肾骨耳、肝筋目、心脉舌、脾肉唇这些方面生出神异。

事实上却没有。

正是因为陶铁只是理论上练成了《五禽戏》,实际上并没有完成“百日筑基”的堵漏修补、气脉通畅、气冲病灶。

精气神没有圆满充盈,自然不足以支撑肾骨耳、肝筋目、心脉舌、脾肉唇相继生出神异。

以陶铁从原身继承来的身体素质根底,只够让鸟戏对应的肺皮鼻生出些许神异。

想要让肾骨耳、肝筋目、心脉舌、脾肉唇也生出些许神异,陶铁就必须先把身体调理好,夯实根底。

所谓底蕴,正是如此。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陶铁没有在自己的单人宿舍继续待下去,而是出门觅食。

先前吃下的半只烤鸡,在打了五遍《五禽戏》,相继练成鹿戏、虎戏、猿戏、熊戏的过程中,消耗得一干二净。

肚子又在咕噜直叫。

好在传道院供应正式学生的食堂仍旧开着,仍在提供午餐。

陶铁花了足足六十文钱,用去原身五六天的吃饭开支,打了一份药膳,随意寻了个位置坐下,细嚼慢咽起来。

儒、武、道、佛、巫,不管是哪一条修行道途,都讲究养练打杀四个字。

“养”字排在首位,自有其道理。

人有三宝精气神,需要不断地去养,固本培元是也。

原身年纪轻轻就在码头做脚夫,扛包赚钱,身体自是有亏空的。

陶铁想要完成百日筑基,堵漏修补、气脉通畅、气冲病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养精,即滋养身体。

药膳正是最为适合陶铁眼下滋养身体的法子。

除了稍微贵了一些,没有任何缺点。

不多时,一份药膳吃完。

练成五禽戏以后,陶铁的消化吸收能力其实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

滋养效果极好的药膳下肚没一会儿,就生出丝丝缕缕的热流,涌向全身上下内外,堵漏修补、疏通经脉,气冲病灶。

如此显著的变化,让陶铁都想再吃上一份药膳,加速完成“百日筑基”的进度。

不过虚不受补,修行更讲究一个循序渐进,陶铁按住了浮动的心思,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食堂。

传道院有教习,有课程,但是不分班,对所有正式学生都采用散养模式。

学生们可以自己随意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去学习,可以随意选择去听哪一个教习的课。

宽进宽出,不做成绩要求。

所以缴纳了学费与住宿费,成为传道院正式学生以后,陶铁除了领到一個单人宿舍、两套制服,没有得到任何具体的安排。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漂亮玩家又被坏蛋盯上啦
漂亮玩家又被坏蛋盯上啦
关于漂亮玩家又被坏蛋盯上啦:在去找姐姐的路上,祁终莫名被拉入恐怖世界。从小公认笨蛋美人的祁终:……没办法啦,小笨蛋只好可可爱爱,努力在游戏里生存下去。可是,直播间和游戏副本的画风逐渐变得奇怪起来……副本一:听话的学生这群学校每个人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则,沉默,整齐。滴,你能找到学校隐藏的秘密吗?夜晚有人摸上他的唇瓣,暧昧地揉捏。白日黑夜轮流的补习,藏满了阴沉的爱意。嘘,不要声张,你会被关起来的。好孩子
睡梦中
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
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
关于跟一百个壮汉进山开荒?包活的:一群命贱如草的佃农,一支被人遗忘的戍边军。一眼望不到头的群山,一生斩不断的纠葛。絮儿拐走佃户之后,寂静的盘龙山变了模样。军头自去开疆拓土,我等随之开荒播种。种地不忙,你看我老大不小了……嘴贱纯情的军头和泼辣自立的孤女,带领一众闲兵佃户想尽办法保命。开荒种粮,采石盖房,夏葛冬裘,躲避纷乱。有人情愫暗生,亦有人惦念家乡。离合悲欢,不过是凡尘一处微毫缩影。
鱼多嘴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关于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十八个从来不曾存在过的人齐齐死在了一辆中巴车里,更加诡异的是,这些人好像二十年前就已经死去了……
烛阳本尊
炙火难熄
炙火难熄
关于炙火难熄:盛焱VS周若初一场被家族安排的婚姻,盛焱心有所属,若初心知肚明。婚后第一年,他抛下她前往国外工作,两人一年见不上几次面;婚后第二年,听说他在国外玩得很花,她追去过国外,亲眼见证他与金发碧眼俏女郎打得火热。看着她难过,他却恶劣笑道:初初,既然我们都瞧不上彼此,又左右不了婚姻,不如开放,各玩各的?婚后第三年,他宣布工作重心调回,同时也带回来一个与他举止亲密的女孩。他的朋友说,这一次,焱哥
仙子很呆
老杨鬼故事
老杨鬼故事
关于老杨鬼故事:经典鬼故事合集,胆小勿进!故事纯属虚构!请勿代入现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有喜欢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
老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