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我大明刚刚定都,您怎么……”
朱标对朱元璋的行为表示十分不解。
“正是因为才刚刚定都,朕才要赶紧选定新都……
定都应天府,不过是朕的权宜之计!
今年我大明立国之时,朕对能不能北伐成功,尚有疑虑,
朕总以为,这北伐怎么也要延续几年。
可朕还是高估了那些蒙古贵族了,他们这百年趴在我汉家人身上吸血的时候,也忘了祖上的马上功夫。
朕估摸着,今年很有可能,我大明就能兵临元都,最多明年,将蒙古人赶出中原也不是不可能!
而如今北方空出来大片土地,有比应天更适合成为都城的地方。
应天府,终归还是太过偏居一隅了!”
朱元璋对朱标的教导,十分耐心。
他生怕朱标听不懂,所以慢慢解释:
“你也跟宋先生学过史,当知道自古以来,除了我大明几乎没有任何王朝是从南方打到北方的。
南方富贵,却太过偏安。
如果在江南之地立下国都,对于大明长久的统治并不好。
而北方,如汴梁、长安等城,有我汉家祖先帮咱们验证过,那是很好的地方。
朕这次前往汴梁,就是想为迁都做准备。
如果那里合适,趁着我大明立都不久,赶紧将国都迁过去。
朕麻烦一些,可换来后世子孙百年平安……”
朱标闻言,似懂非懂。
老朱继续说: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朕能定都汴梁,对于感化北方的百姓,也有好处……”
宋是元朝入主中原之后最后一个大一统朝廷,也是南北汉人共同的记忆。
他深知南方和北方的汉人,因为中土长期分裂的缘故,已经离心离德。
在大明还是偏居一隅的南方朝廷的时候,皇帝可以不想这个问题。
等北方的战事渐渐顺利,老朱身为一个英明的君王,他的阳光和直觉,让他未雨绸缪。
“父皇思虑深远,儿臣钦佩。
多谢父皇为儿臣解惑!”
“朕这次走,会留下李善长主理全局,他的能力朕放心,但你也要上点心。
李善长再厉害,他是臣。
朕不在应天府,你就是朕的定海神针。
朕知道你年幼,本应该多让你学几年。
不过这阵子让你帮朕处理事务,朕也看出你的努力,此次真会吩咐李善长,让他多向你请示。
你跟着他学学处理政务,也试着琢磨下人心,如何应对这些官员……”
皇帝的敦谆教导,让朱标十分感动。
他低下头,朝着皇帝行了个大礼。
夫子二人正沉浸在父慈子孝的氛围中,却被太监的禀告打断了。
“毛骧来了?”
遇见正事,朱元璋很快换了另一个面孔。
高见贤带着毛骧进入御书房,倒头便拜。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起来吧,说正事!”
朱元璋打断了高见贤的开场白,直接望向毛骧。
这個年轻的检校他有印象,也是他指定对方跟着道衍。
“回禀陛下,道衍法师将东西做出来了……”
“就是那个,可以看见水中虫的东西?”
朱元璋闻言来了兴致,虽然已经过去一些时日,但当日他被宋濂怼的火气,并未完全消失。
try{ggauto();} catch(ex){}
道衍答应他帮他找回场子,他心里也对道衍的本事颇有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