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昭德再次认真的看着宋献策,此人身高不过六尺出头,穿着一身八卦袍,戴着一顶混元帽,着实不像是儒家弟子,倒像是道门中人。不过大明朝奉行道教为国教,明世宗嘉靖皇帝便是有名的道君黄帝。因此,大明朝不少读不上科举之人藉着道教的门庭推广自己,也不失一条路子。此道门玄学之人自有一套手法,硬说是骗人也是妄自尊大。韩昭德试探着问:“宋先生,你这话说给我听,不知有何道理?”宋献策看了一眼李岩:“我听李兄弟讲,韩先生除了精通四书五经,对于诸子百家也多有涉足,这才跟随他来请教的。”韩昭德连忙摆手:“涉足不敢说,只是闲杂时多看了一些无用的书吧,李兄也是谬赞了。”心中却怀疑这个宋献策,倒像个火居的道士,入世的行者罢了。宋献策点头:“既如此,我且问你,我华夏千年王朝,像这样的惨剧可曾出现过?”
若是不议论本朝的事情,韩昭德心中的压力就减少很多,略一思考便应道:“据我所知,此种惨剧史不绝书。至少在东汉末年、大唐末年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东汉末年,三国纷争之前,正是因为天下大旱,蝗灾遍布,所以大贤良师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贼席卷整个中原,平叛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国库空虚,诸侯便纷纷自立,形成了后来得三国鼎立。唐末也是天灾人祸不断,黄巢之乱直接引发五代十国,以至于后来的契丹割据幽云十六州,北宋一直引以为心腹大患。”宋献策不住点头:“想不到韩先生对这些历史如此了解,那么我问你,你说克服灾荒得关键因素是什么?”
“粮食。”韩昭德坚定的说。
“啊?”宋献策和李岩都喊出来,宋先生连忙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这并不难猜。史书中‘人相食’满页都是。若民有粮食可吃,又何必彼此相食。如今《三国演义》市井皆知,曹操是一个白脸奸臣。其实在唐之前,曹操一直是开明臣子,因为他本人从未称帝,也从未想过称帝。虽然曹操血洗徐州,但是也提出了一种面对大饥荒时代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军屯,大面积的土地由大量的人共同劳作,农粮用品等统一分配,从而杜绝了粮食的浪费,而又让土地及时的平均产出粮食,满足社会的更多需求,因此铸就了曹魏基业,为后来司马氏定天下提供了粮食基础。至于在唐末,真正的和平是在宋辽澶渊之盟以后。那时北宋的粮食产地已经南移,江南是宋国的粮食来源。而辽国本身有多个民族,我们汉族在辽国民族中只是一少部分,而辽国人对于粮食的依赖性并不强,因此粮食压力不大,幽云十六州粮食问题很快缓解,从而结束了自五代十国而来的乱世。”韩昭德缓缓的说。
李岩忍不住插嘴:“韩兄弟为何不说明末本朝成立之时的农民军?”韩昭德哈哈大笑:“那就太明显了,我朝早有定论,开河变钞惹红巾万千,元朝的水灾史书中也罕见。此外元朝时,北方主要的不是耕地,而是圈地。我朝名将徐达都攻到北京城下,元朝的人还在京郊因为圈地的事情彼此争斗不休,元朝的毁灭是不用更复杂思考的事情。这中华大地,本来就是种地民族的大地,不会是牧马民族的大地。这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注定了,黄帝本来是游牧人,但是为了做中原首领,从马上下来开始种地,与种地的炎帝族合流,因而形成炎黄族,成为中华始祖。其实如今我大明朝面对的危机,是在天灾下,如何解决粮食的问题。”说到此,韩昭德突然心中一跳。大同府位于九边重镇,其实长期处于各种势力冲撞的地带。因此当地人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粮食——水稻和小麦的依赖并不明显。当地能吃得食物非常多,麻、黍、稷、麦、菽都是当地人口中食量,韩昭德就见过大同人将麻籽榨油替代豆油,将豆子磨碎做成豆面,用麻油伴着豆面条也很好吃。韩昭德想起姜瓖,这个一直从军事立场看问题的人,自然知道军队依靠粮食的重要意义。一个依靠五谷的军队战斗力绝对比一个仅依靠麦稻的军队,战斗力强得多。韩昭德突然对姜瓖的看法有些变化,此次姜瓖让自己去扬州,就是去看那边是否有粮食。
try{ggauto();} catch(ex){}
宋献策有些惊愕的望着韩昭德,转头对李岩说道:“难怪李兄弟对韩兄弟如此推崇,这么看来韩兄弟确实有过人之处。”韩昭德大奇:“宋先生何出此言。”李岩皱着眉头说道:“不瞒韩兄,我来之前已与这宋先生达成共识,若要解决乱世,必要寻找明主。原来我是很坚持这个想法的,我认为天下明主就是李闯王。不过听你一说,我又不放心了。”
韩昭德打断他的话:“你说李闯就是明主,如何见得。”宋献策又搭上话来:“其实此时应该由我说起,不瞒先生,在下下山前有一番奇遇,得奇书三十六篇,都是图言谶语。我认为,本朝的事是‘十八孩儿当主神器’。如今天下大乱,请韩先生来断,这十八孩儿指的是谁?”
韩昭德哈哈大笑:“此话说出来不雅,请宋先生千万不要在意。自古图言谶语都是后来者牵强附会,凡成大事者没有听说是因为图谶而成。话说话来,这十八孩儿,也未必指的就是那李闯。据我所知,李闯本是榆林一驿卒,因为驿站裁撤而起兵,无论如何都不能看作是有大事之人。”李岩犹豫的说:“那汉高祖刘邦与本朝太祖,不是更底下的庶民?”韩昭德摇摇头:“话不如此,你知道那刘邦与太祖身边的人是谁?不要说是什么张良韩信和刘伯温,兵者凶危我并不太了解,但是我知道刘邦跟前有萧何,太祖跟前有李善长,这二人你们可有印象?”
宋献策不解:“此二人又何特别?”李岩阴郁脸答道:“汉高祖论功行赏,萧何功劳最高。太祖分封群臣,以李善长为首。”宋献策不解:“这是为何?我以前未曾知道此二人有何之功?”“因为此二人都以运粮擅长,在战争中居功至伟。”李岩已经知道韩昭德要说什么,他清楚李闯身边能征善战武将不少,诸如自己这样的谋划之人也很多,他自己刚刚向李自成推荐了牛金星,李自成也接纳了。但是李自成身边真正懂粮的人却没有一个。此次李信出来就是筹粮,这让他心中一沉,以前他从未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如今来看,这个因素很可能是最关键因素。
韩昭德继续说道:“我不知详情,说的不对二位见谅。就我所知,李自成一届流寇,也逃窜时日不短,却从未听说他有何粮食新政。故此人不是长远人物,一旦天下有粮,他便无人可以为他送命。其实这十八孩儿,说的难道不是李兄你吗?”李岩猛地看着韩昭德,他不是自己最想找的懂粮之人吗?他却没有看到身边的宋献策正望着自己,嘟囔着:“十八孩儿,十八孩儿……”
李岩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兄弟日子过得怎么样?何不与我一同辅助闯王?”韩昭德微微一笑:“在下如今在大同府,东翁乃是大同总兵姜瓖。”李岩不解:“从商?这屈才了吧?”韩昭德原来也这么认为,但是此时突然有了别的想法:“非也,我此番南下,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姜帅提供军粮,这本来就是我的擅长。”李岩一拍大腿:“可惜,可惜。”
宋献策插嘴道:“这姜帅我见过,就是几天前在大同府。据我所知,此人极为简单,虽然深谙军事,却不是一个可以君临天下的明主。”韩昭德却答道:“姜帅的志愿本就不是君临天下,甚至封王拜侯的念头他也不曾有。你们可知他的祖上是谁?蜀汉大将军姜维姜伯约。姜伯约尚未封侯,他本人更不奢求能超过姜伯约。姜帅只想保境安民,不愿北方铁骑蹂躏中原。”如此普通的愿望让三个人沉默了,大明朝其实自打成立就把防卫北方作为国策,姜瓖的做法毫无地方可以指责。韩昭德实在很难将姜瓖与什么诡计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的战略却很有野心,无论是立足大同还是南下取粮,都不会是普通人的做法,可是永远站在战略的高点,落于不败之地。此人不是简单至极,就是狡诈至极。因为姜瓖见过宋献策的事情,韩昭德竟然完全不知道,也不知道姜瓖对自己隐藏了多少。
李岩追问道:“韩兄真的不愿与我共同辅佐闯王?”韩昭德笑着摇头。宋献策也劝道:“李兄弟莫要强劝,连我都没下定决心辅佐闯王,更何况韩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