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第96章 监生换粮

听了崇祯这番话,蒋德璟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冯琦,是以赶忙躬身:“是微臣撸莽了,没有证据就弹劾冯大人,请陛下治罪。”

崇祯“呵呵”轻笑一声,随即淡淡说道:“朕知道,蒋爱卿之所以这样听风便是雨,也是以前穷怕了,生怕被贪赃枉法之人掏空国库。”

“治罪就不必了,蒋爱卿,你给冯爱卿道个歉,此事就此揭过。”

听到崇祯这话蒋德璟内心莫名感动,知我者,陛下也。

蒋德璟也不矫情,随即转身面对冯琦躬身一礼:“刚才之事是蒋某莽撞了,还望冯大人能原谅一二。”

冯琦见状也没有得理不饶人,躬身回礼道:“冯某也有不对之处,还请蒋大人海涵。”

两人本无仇怨,这话一说开自然也就冰释前嫌了。

说完道歉之言的蒋德璟并没有归回朝班,他略微思忖后便再次开口:

“陛下,远的不说,单从眼下赈灾的紧迫性来看,北地缺粮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有嘉定伯几人捐出一百多万石粮米,户部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便会断粮。”

蒋德璟这话可谓是扎在了崇祯的心眼上,他又何尝不知在户部大力够粮赈灾的情况下,北方的粮食储存根本支撑不住。

“蒋爱卿说的不错,大范围的购粮赈灾,北地的粮食储备确实难以支撑。”

说到这,崇祯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虽然心里没抱多少希望,但还是问出了声:“不知众位爱卿,可有筹粮之法?”

崇祯话音落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噤若寒蝉,竟无人应声。

好几十息后,内阁首辅孔贞运,为了化解尴尬,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陛下,现在国库不缺金银,何不从南方的几个产粮大省运粮,如此一来,方可解北方缺粮之危。”

孔贞运话音刚落,蒋德璟就一脸鄙夷的站了出来,反驳道:

“现在国库充盈不缺金银倒是不假,可孔阁老似乎忘了从南方运粮,少说一个来回得一个多两个月,耗时甚久。”

“等粮食运回来,在发往北地各个受灾行省,又得耗去不短时间,这样算下来,受灾百姓怕是等不到南方的粮食就要饿死。”

蒋德璟义正言辞的话,不由让孔贞运嘴角一抽,暗骂不已:喵的,蒋德璟这厮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就你知道从南方运粮时间来不及,老夫就不知道?

老夫这是看没人应声,所以才站出来为皇帝陛下化解尴尬,蒋德璟你他喵的看不出来么?

孔贞运在心里把蒋德璟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这才故作姿态的一拱手。

“是老臣思虑不周,未能为陛下分忧。”

听着孔贞运的话,看着堂上一众朝臣,多少有点失望,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想不到办法,还是有办法不说。

看来解决粮食危机,填补从南方运粮这段真空期,还得自己想办法才行。

咚……咚……咚……

崇祯心里想着,不自觉的敲起了龙椅把手。

足足敲了十几息,崇祯才停手叫道:“礼部。”

听到“礼部”二字,礼部尚书倪元璐当即迈步而出:“微臣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关于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历史+穿越主角+略带群像+不无脑爽+女主互动日常+家长里短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倘若命中无此运,孤身亦可蹬昆仑!那年少年鲜衣怒马,本以为穿越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陆家的准岳父上门,一场阴谋悄然而至。有终其一生只为一句话而活的李长春,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武老头。有天真烂漫的俏丫鬟,有贪生怕死,却在家人危难时,决然赴死的老奴。有努力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书生,也有
丸子2023
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
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
关于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江枫穿越到大夏,刚醒过来就得知自己被骗婚了。原本十两银子娶回来的娘子,娶过门居然还欠着三十两银子!好在他机智过人,又身怀现代知识,总算把事情解决了。不过看着家徒四壁的屋子,还有跟着自己过一起苦日子的娇滴滴的小娘子。江枫撸起了袖子:还以为可以摆烂,现在只有加油干啊……
小水怪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关于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的振臂一呼,拉起了农民起义的序幕。这是走投无路后百姓们的最终选择,也是为朝廷敲响的一记记警钟。给不同时空的王朝全体——皇帝、臣子、百姓直播农民起义故事。观前必看:1.本文无主角,仅有一个播放器(可以这么理解)2.本文并不否认各个皇帝的功绩和能力,没有这个意思!!3.本文主要内容是农民起义,所以立场必然是农民起义的一方,也因此一定会讲到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鉴于此
今天有猫了吗
乱世边城一小兵
乱世边城一小兵
关于乱世边城一小兵:乾国和草原王庭之间的冲突,是不能指望无休止的修建城墙来解决的。冲突不可调和,矛盾是个死结。身具两国血脉,夹缝中残喘为生的黑狗子觉得,一定会有某种方法,使得天下归一,两国融合。从此再无征战与杀戮,如他一般的人可以在这世间仰面挺胸,自在的活着....
李想想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西周以降,春秋五霸纷至沓来,或血雨腥风,或风云激荡,各自以自己精彩的人生,掀开了华夏民族两千年前那幅壮丽的历史篇章。
贾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