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他没有教任何做电商的方法,而是给他们展示自己做电商赚了多少钱。
当然了,这个金额夸大了几倍。
几年前,同样在这个村里的广场上,由一名从事安利的年轻人给村民上课。
那一次,村里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加入了安利,希望靠那东西发大财。
结果当然是落得一地鸡毛,而那个带头做安利的青年也进去了。
现在,沈哲站在一块移动的小黑板面前,跟大伙说做电商如何赚钱。
“三十年前,你们错过了改革开放,人家下海经商,而你们抱着铁饭碗不放。”
“二十年前,你们错过了房地产行业,只能看着人家做工地的发了财。”
“十年前,你们错过了互联网行业,现在你们都在用小马的QQ偷菜。”
“今天,你们还要错过电商行业吗?”
沈哲的声音震耳欲聋。
大伙经历了上次的安利事件后,对于这种传销式的话术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
但架不住这些天看着沈哲把一车车的衣服拉回来,再一车车地发出去。
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个刚高三毕业的孩子有多能赚钱。
既然他能够赚钱,那自己掌握了方法后,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赚那么多钱?
特别是有了人带头要跟着干的时候,其他一些还在犹豫的村民也坐不住了。
他们不是怕亏钱,而是怕别人都赚钱了,就自己没赚。
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更怕村里其他人都有钱了,就自己一家穷光蛋。
于是他们都纷纷踊跃报名。
如果不是因为沈哲限制18岁以上30岁以下的年轻才允许参与,恐怕那些老人家也都不摆摊卖菜了,要跟着学电商。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沈哲每天会抽出两个小时给他们上课,以及解答他们的疑问。
每天都会布置一份作业,让他们去完成。
他们要做的便是,每天上完课后,回到家里,按沈哲的指示去完成作业。
在这一个星期内,他们完成了开店,上架产品,刷单,刷好评,向亲戚朋友同学推销店里的产品……
村口有一面公告牌。
以往这个公告牌贴满了牛皮癣。有村委的公告,有租房的信息,也有疑难杂症的广告。
现在这个公告牌只允许沈哲使用。
他每天会让程学义把业绩排名前十的店铺登记在公告牌上,向全村公示。
有一种村民光荣榜的意思。
那些每天坐在榕树下聊八卦的妇女,现在固定的谈资是光荣榜上的事迹。
哪家上了光荣榜,在村里都是仰着头走路。
哪家要是连续几天都干得很差,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至于促进这一切事情的领头人,更是被当成了神一般对待。
已经有不少村民提议重修族谱,让沈哲单独开一页。
要知道上一个姓沈的有钱人,还是元末明初的沈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