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在战火纷飞时

第十八章 坚强

花二在入口处打了招呼后护怪谭和那女人下到地下室,里面已经藏了那个挑工一家人和相邻的两户人家十多个人,点着三两支烛火挤在两个大通铺上。

花二安顿好两人,交待帮里人日后好生照顾,便和徐三晚出到外面的路上,这时炮火仍不停轰炸着镇子,山下枪声也是响个不停,原来怪谭的住处发生的枪战已然听不到,想必是游击队结束了那小股子日军。

但是炮火的空隔时仍听到周围有人奔跑呼叫的声音,有流弹穿射过巷子,想必潜藏进来的日军有些被打散了到处冲突,想找到自己的人。

“这时候我们的人会在那里?”一时不知道往那儿去,花二问了句。

“多半是往山下去了,那里有鬼子,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时候鬼子的大部队已经靠近海岸。”

“你说鬼子登陆会是在沙滩上,还是在海港处?”

“应该是散开在海滩上的,沿滩涂过去一大遍!然后往镇子合围,怎么了?”

“那么附近的村子都有可能被他们的枪弹洗劫了?”

“这是在所难免的,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花二正要说出他的担忧,一袭炮火在不远处炸下来,至少轰倒了两间房子,炸出的烈焰中碎木砖瓦四向飞濺,瞬间的烈焰映白了巷子两边的景象,两个站在巷子边上,人家屋门前的人也在白光中清晰而现。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离这两人身后不过十米处也有两个着装一样的人,原先还端枪对着他们,火光映亮照见前面人的样子,后面的人放下了枪,冲前面的人叫了一声。

徐三晚和花二回过头来发现是两个日军,正冲他们打招呼,那样子并不像是要上来干掉他们的,他们这才意识到身上还穿着日军的制服。

“你两个那一组的?我们是田边秀腿小队长的人。”

“你们的人呢?也打散了?”

两鬼子说着日语靠过来,远处燃烧的火光弱下,还可见余光中两人一脸亲切。

当时,徐三晚站的位置有半边身体给花二挡住了鬼子的视线,他喘了口气,跟着一个深呼吸,从扎腰带背后抽出盒子炮,步出花二的遮挡举枪对两鬼子不停地勾动板机。

枪弹一发接一发打向两鬼子,可是徐三晚实在太紧张了,加上之前一番拼斗奔跑,这下也疲弱得居然抵不住枪的弹跳力,连打三枪都没打中不到五六米远的人身。

两鬼子见自己人居然向他们开枪,也是吓傻了,木木的站在那儿居然没被打中,待反应过来要举枪对射,却被人一连串发出的子弹干倒了。

徐三晚虚脱得坐到地上,仰头发出拼力要振作的吼叫,从此以后他要面对这种生死一线间的考验有可能是家常便饭,命运容不下他的紧张和虚弱,他唯有要变得坚强和冷静。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岁无敌小皇孙
三岁无敌小皇孙
关于三岁无敌小皇孙:刘玉穿越古代,成为大隆王朝皇孙,父亲是太子、母亲是太子妃,这样的开局好像不错,可问题是...为什么老子才3岁?这么柔弱的身体,老子怎么玩啊?太子妃抱着刘玉进了房间,吩咐奶妈喂饭,刘玉扭头拒绝,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吃嗟来之食!可是,当年轻貌美的奶妈走出来时...刘玉觉得自己还小,正在长身体,要听娘亲的话...嗯...就是这样!从此,大隆王朝多了一个天才皇孙、天才熊孩子,反正我还小
泡泡的猫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关于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后期一丢丢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最小的嫡子周王朱橚跑路出宫了,却没想到意外识破一起震惊朝野的巨贪大案!主角是朱橚,就是老朱家唯一一个学医的藩王。朱橚:打仗救不了大明,但学医可以!
在下刘火华
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
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
关于穿越冷兵器时代,却觉醒红警系统:(谨慎入坑。)王征穿越到异世界大陆,成为一个小领地的领主,身负血海深仇,前身父亲死于异国侵略之中。他于尸堆之中重生,在生死一线之中觉醒红警系统,再醒来,却被告知,异国入侵。我有绝世高手助阵,莫慌,此战必胜。我要收复被敌国占领的二镇,贤弟莫怕,此战必胜。我要反攻敌国,诸君勉励,此战必胜。......随着覆灭敌国,王征建国称王,正式开启小国建设称霸之路。而随着他的慢
不要红眼
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
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
关于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一阵天色变幻后,天幕横空出世,始皇帝:天幕乃我大秦之福汉武帝刘彻:钱钱,好多的钱钱,匈奴,我来啦,嘿嘿唐太宗李世民:原来朕竟也是千古一帝朱元璋:天幕,快救救咱的妹子和标儿朱棣:天幕知我啊呜呜呜赵匡胤:赵光义!!!你过来!!!刘邦:不要直播朕的黑历史!总之,这是一个各位陛下在天幕的帮助下做大做强的故事()~
彩色的糖
大明仙师
大明仙师
关于大明仙师:魂穿元末明初,与刘基一同师承半仙铁冠道人,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顺逆、星斗分野。洪武八年,诚意伯刘伯温逝世。锦衣卫奏报刘伯温死前留下一本无字天书,锦衣卫遍寻无果。身负天书的男主季如风出山,怒击登闻鼓,状告皇帝。朝堂之上,怒斥皇帝十大罪……拐走太子一家,气哭皇帝……先天道体的女主登场,借天书推算她的未来,结果天书炸了……从轻工业开始发展,打造强大的大明帝国!逆天改命,扭转大明国祚,
如风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