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日军把攻城炮弄到京师城墙下,李林杨几乎肯定,以清军的战斗意志,日军真能打破京师!
虽然尚未发现日军攻城重炮,但司令部参谋大都认可了孔秀贤的判断。
解决手段,其一找到并偷袭日军炮兵阵地。这个很难,根据俘虏的供述,日军攻城重炮兵联队军民合计五千余人!更何况还有第六师团的步兵协助!
其二,那就是继续比耐心,继续消耗,直到一方难以承受,不得不率先使用重炮!然后,发现,毁灭!
身为一个工科男,李林杨决不相信,无论日军伪装的程度有多深,也不可能不漏出蛛丝马迹。要知道日军能隐藏这种重炮的区间,根据其射程画个区域,也就两公里深,四公里宽,才八个平方公里。而,运河对岸的条状地带,除了一些草木和村庄,地理相当平坦(两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因此,李林杨是坚决不相信找不出来的!
“可是,我也亲自仔细看了,真没有找到。虽然有几处疑似地点,但根本不确定。”孔秀贤道。
因为炮击的机会只有一次,敌我都是只有一次。一旦第一轮打空,下场就是被摧毁。所以疑似只是疑似,绝不敢冒险。在二十一世纪有个词叫“卫星照片研判”,红旗军自然是没有卫星也没有无人机,但是有城内的佛塔,有观瞄气球,有照相机有照片。司令部沙盘上就有城市四周战前的照片!
还有人!
李林杨向孔秀贤解释了一番:“人,会因为注意力,关注度,视野等种种原因,习以为常,忽视了一些变化。所以只要把地图分成坐标网格,就以五十米见方为网格吧,逐一对比,一定能找出区别的。此外,去问问码头那边的船夫,有没有在对岸住的老庄户,他们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
当夜,孔秀贤就召集了十几个参谋,十几个老庄户,逐一对比照片。忙碌到清晨,只找出了一处确定,三处近似。
清晨,十几个参谋和老庄户登上佛塔,按照网格,继续逐一对照!
“哎呀,那里,那里,我老丈人家门前的大树被砍掉了!”一个青年船夫叫到!
“多大的树?”
青年比划了一下,一搂粗。
“继续找,找到那几棵树。”
青年船夫用望远镜只找了一刻,就找到了他丈人家的大树,离得不远。竟然被日军“移栽”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几颗大树,日军竟然移栽了至少五十棵大树。
“那里原来是打谷场!”青年船夫解释道。
又找到一处!
城墙周围在打仗,这边在研判,直到中午,一共找出了四处确认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