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时期的其他大臣也是瞬间了然,宋大人还有这个意思呢,提携后辈,懂得都懂,在座诸位都干过这事,就是没有宋大人这么隐晦的暗示,真是差点没听出来啊。
马生是吧,让自家自己了解接触一下也好,看看是否真的是那般真才实学、才华出众。
就连朱元璋都产生了一丝兴趣,等这个马生参加科举的时候,看看此人的成绩如何吧。
马生现在有点慌,想出名,但不能这么出名,现在要怎么办?只能好好读书,不能让人觉得名不副实,更不能丢了宋大人的脸面。
其他朝代的读书人对于宋濂的自律坚持也算是十分欣赏,读书人的体会更深,家境贫寒着更是能体会到其中的酸楚,没有资源没有条件想要在古代那样的条件下学有所成实在是艰难之极。
(宋濂的成就,个人努力是一回事,主要还是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否则不管宋濂是多么有才华的一个人,仅凭他汉人的身份,也不过就是元朝的一个七品编书小吏罢了,在元朝,汉人出头的机会太难了。)
朱元璋的心情真的是特别好,听着一旁大臣对自己的恭维笑得合不拢嘴。
宋濂也是点点头,元朝对于汉人的压迫,倘若元朝不灭,自己受重用的可能是几乎没有的。
汉朝的皇帝对于元朝蒙古人欺压汉人也是很不满,这些草原上的异族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一心想着掠夺中原大地,真真的可恶至极。
清朝的皇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吸取前朝教训,讲究满汉一家亲,虽然还是觉得满人比较珍贵些,但是对待汉人也不是一味的打压,满人的人数不多,汉人的人数远远超于,况且汉人中有才的自己也是提拔重用的,这一点比起蒙古做的也是很不错了。
元朝皇帝要是知道清朝皇帝敢这么拉踩自己,肯定会趁女真族还弱小的时候把女真部落给灭了。
(这篇文章已经把读书人该如何往上攀登写的明明白白了。)
各个朝代的读书人:是的,我们看明白了,但是那又怎么样,理论和实践是两码事,自律和毅力也是挺难的,能靠这条路真正走上去的都是真正的狠人啊。
我不知道考完童生就是考秀才吗,考完秀才我就能考举人吗,然后接着往上。
多少读书人一辈子都是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上。
各个朝代的皇帝则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读书人、更多的人才能为自己所用。
这个世上从来不乏有野心的人,有野心是好事,有野心才有上进的动力,才能通过功绩来提升自己的官职和地位。
难得是把野心变为事实,这其中能坚持下来的也算是凤毛麟角了。
(虚伪者见其虚伪,真诚者见其真诚。)
古人一阵沉默,后世人是会总结的,虚不虚伪的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能从中体会到宋濂的真诚,要是换了自己,也难保年老的时候不会有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