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062 崇祯帝召对吴三桂 朱慈炤预测东虏事

try{ggauto();} catch(ex){}

崇祯对吴三桂笑道:“咱们这位汉王殿下,对国事的看法可多了。

让他也说说,咱们都听听。”

朱慈炤答道:“回父皇陛下,儿臣对辽东没有看法。今日是讲读之期,儿臣还急着回府跟先生练字呢。”

崇祯冷哼一声:“让你说,你就赶紧说,说完了你就可以回去了。”

朱慈炤无奈地摇摇头:“敢问吴总兵,这次清军入关劫掠,是何人统兵?”

“回殿下,敌情不明,尚且未知。”

朱慈炤笑道:“若我所料不错,这次统兵的应该是黄台吉的七哥,阿巴泰。”

吴三桂问道:“殿下何以见得?”

朱慈炤正色而答曰:“黄台吉如今身体极差,只有不到一年的寿命了。

明年七八月间,最是闷热的时候,黄台吉也就差不多该归西了。

所以黄台吉既不敢让多尔衮三兄弟统兵,也不让他的皇子统兵。

和皇长子豪格同在正蓝旗的小旗主阿巴泰,倒是不错的人选。

之前黄台吉一心想与朝廷讲和,就是因为自知身体支撑不了多久,急于达成和谈,好集中精力为自己皇子铺路。”

崇祯耐着性子听完,轻蔑地冷哼了一声。

朱慈炤假装没有听见,继续说道:“黄台吉死后,对于皇位归属,必起争端。

这对我们大为有利,我们应该安插得力之人到豪格、多铎、阿济格等东虏权贵身边。

只要争端一起,我们就要在背后发力,左右东虏皇位的归属。

即便最终皇位还是落到黄台吉儿子手中,我们至少也要引发更大的内乱。

如果能乘机搞死两三个亲王、郡王,那也算大有收获。

毕竟双方打了这么多年,我们在战场上还没有杀死过东虏的亲王、郡王呢吧。”

崇祯实在听不下去了,呵斥道:“孽障,还不赶紧住口。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朕。

提到东虏,你总是皇位皇位的说个没完,黄台吉算哪门子皇帝。

他那些兄弟子侄又算哪门子亲王、郡王。

我们乃是上国,要行光明正大之道。你说的那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龌龊勾当。

哼,你以后还是安安分分跟着先生练字吧。”

朱慈炤挨了训斥,立即就闭嘴了。这位崇祯大帝陛下可真够双标的。什么叫光明正大之道?

汪乔年挖了李自成祖坟,把李自成的祖宗挫骨扬灰,这是光明正大之道?

那问题来了,汪乔年的所作所为,是受谁指使的呢?

上面没人授意,汪乔年疯了吗,去干刨人祖坟这种缺了大德的事情?

朱慈炤越发觉得没意思,就要站到定王身后去,继续缩着得了。

吴三桂却突然开口问道:“敢问殿下,黄台吉死后,您以为谁会最终继承贼酋之位?”

朱慈炤不假思索地答道:“黄台吉的长子豪格肯定无法上位,因为他没有蒙古贵族血统。

黄台吉、东虏众贵族,最看重的就是与蒙古各部的联姻。

所以豪格必然没有希望,但两黄旗一定会坚持拥戴黄台吉的儿子上位。

所以新皇帝只能从黄台吉的幼子里选。”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
关于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终于实现躺平时,夏温娄被一场车祸带到了古代。事先声明,他一点都不想穿越。何况还是在功成名就、开始享受人生的时候穿越到一个十岁小孩儿身上,所有的辛苦努力通通归零。更糟心的是一来就有一推烂摊子要收拾。恋爱脑的娘,虎毒要食子的爹,吃奶的弟弟,压根不是人过的日子。一顿操作猛如虎,跟渣爹脱离了父子关系,娘也正常了,便宜弟弟还挺讨喜。凑合着过吧。拜师父、考科举、入仕途。小日子
九月醉影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
关于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武松被嫂嫂调戏,郁闷之下喝了个酩酊大醉,醒来竟然变成了嫂嫂潘金莲!王婆:大官人放心,老身的计谋,犹如孙武子捉女兵,十捉九着。西门庆:求干娘快快做成小人。(穿越从第6章开始,不想看铺垫的读者可以直接从第6章开始阅读)
北山智叟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关于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朱棣,你死到临头了,洪武皇帝很快便会下旨,立皇孙朱允炆为太孙。等朱允炆即位,必然会削藩夺爵,你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宗室藩王难逃一死!国赖长君,这大明江山唯有托付于你,方才可傲立于世界之巅。暗中蛰伏,积蓄力量,待到洪武皇帝病重,你便可亲率边军杀入南京请安,让洪武皇帝改立你为太子。燕王,这帽子的颜色不适合你,我送你一顶白色的。锦衣卫诏狱中,洪武大帝听闻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柯久
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
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
关于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一个小子带着系统闯入红楼,本以为是个普通世界,结果接触到了文气从此踏入修行之路.儒家的以德服人,可为什么没人告诉他德居然是一把剑的名字.各学说的修行各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本以为撒豆成兵是传说,没想到他真看到了.而他在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是碌碌无为,还是轰轰烈烈.(第一次写简介,不知道怎么写,本书多女主,但不是圣母,有自己的规划)追求逻辑合理性.
农历二月十二
我乃边军一小卒
我乃边军一小卒
关于我乃边军一小卒:乾,大历十三年,秋末。大太监魏忠祸乱朝政,三路藩王进京勤王,实则各有算计。至冬至,金军犯边,大乾镇北军和金军在辽东白龙山一场大战,惨败!五万将士血洒疆场。大历王朝内外交困,大厦将倾!于此同时,刘根穿越战场,推开身上死尸,在尸山血海中爬了起来,一刀便砍下一个金军鞑子的头颅!
六月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