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这些人的确是多,但在关中的千万级别人口面前,这些人并不多。
这些本抱着必死想法的军卒,很快就发现南国果然是天堂,在这里遍地都是粮食,让他们这数十万人活下去轻而易举。
当然起兵时候的贵人们没有骗他们,果然只有南下才有活路,果然中原藏在粮食,不给他们,就是不想让他们燕国人活着。
燕国人愤怒起来。
燕国如今的高层却没有被这些冲昏头脑,他们虽然生活在草原,但是从小读的都是经典,从思维上是中原人,对于现如今的处境很明白。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第一就是抢够东西之后回草原,另外一条就是占据关中和中原决一生死,如果能够联络其他藩属国一起反抗朝廷就更好了。”
“第一条路不可能,如果现在说回中原的话,外面的士卒会把我们撕碎的,最多只有一些人带着一部分粮食回草原。
只能走第二条路,但是他们会参与我们的行动吗?”
“怎么不会呢?
大唐建立这么多年,不可能只有我们燕国中有我们这样的人,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种想法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
而且现在大唐完全依赖天竺和中南那里维持消耗,加在天竺和中南那里的税比以前至少高了五倍。
朝廷高五倍,落到百姓身上,恐怕就是十倍。
至于粮食更是只留了一部分口粮,剩下的全部都运回了中原。
去年天竺雨季的时候,一个州遭了洪灾,都没有粮食赈灾。
藩属国中不满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藩属国中的贵族更是对大唐朝廷不满到了极点。
这和我们是一样的。
二等贵族的罪,还没有受够吗?”
这最后一句话直接戳到了众人肺管子,同样的爵位,藩属国中就比中原地位低,有时候进了中原,还要被歧视。
臭藩属国的来我中原要饭来了?
普通人尚且算了,这些心高气傲的贵族怎么可能顶得住。
“我们就在长安,向四方的藩属国发布告天下文书。
大唐连年天灾,横征暴敛,这是大唐将要灭亡的前兆,天下的有识之士,都应当团结起来,推翻唐朝的统治。”
这些燕国的贵族,都是年轻人,对于这些事想了很久,所以从开始造反,各方面就非常的有步骤,有条理。
……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宋国,按理来说应该是天竺方向先收到消息,但因为宋国这边是从海上得到的消息,反而比楚国更快。
不过楚国和宋国现在基本上相邻,一个国家知道,另外一个国家很快就会知道,毕竟现在在南亚和东南亚这一块,海运相当发达,消息的传递比陆地上快乐不知道多少倍。
在宋国得到中原的消息时,很多宋国贵族心中都有暗自叫了一声好,也有一些亲近中原的贵族,很是焦急。
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什么动作,毕竟大唐的强大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即便是现在的大唐,如果不是担心天下大乱的话,大唐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
别看大唐现在撑得这么辛苦,但打趴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轻而易举。
直到。
长安陷落。
无敌的大唐军队,不战而逃,民间的反抗被轻而易举镇压,事情好像发生了变化。
一个帝国需要无敌的形象,这个无敌的形象让人不敢挑战,它必须让所有人相信,只要敢挑战帝国,下场将会是无比的可怕。
拥有这个形象,就能行事无往而不利,甚至达成许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果实。
比如楚国和宋国孜孜不倦的给大唐提供粮食,就是因为大唐强大无敌,甚至在这里都有驻军,美其名曰保护,实际上就是监视以及震慑。
但当这个无敌的滤镜破碎之后,尤其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破碎掉之后,那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可怕的。
在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势力心里都会不可抑制的出现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不然去试试,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这么脆弱。
要不然去试试,它是不是真的依旧不可战胜。
当这种想法开始广泛出现的时候,等待帝国的就是轰然倒塌,因为帝国的基座就是这些无数不能战胜帝国的人所组成的。
当他们深信不疑的时候,帝国就是无敌的,当他们开始怀疑的时候,帝国就出现裂缝,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帝国就如同泥沙。
风声在宋国和楚国中呼啸而过。
这声音中传来无数嘈杂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的人,心头都有些别样的想法。
他们互相对视着,交流着眼神,想要知道别人的想法。
在私下里,已经有不少人分别开始聚会,他们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想法,发表如今局势的看法。
新一年要运抵大唐的粮食已经开始从民间征收,王国的胥吏已经深入每一个村庄,带着大把大把来自洛氏钱行的特制纸币,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硬通货,现在也只有这些东西能将百姓手中的粮食收走。
洛氏钱行允诺在未来用十年后用两倍的纸币将这些东西兑换回去,这相当于是年化百分之五的国债,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发给王国贵族的,为了让他们尽心做事。
但金钱在权力的面前,不算是什么,亦或者等拥有了权力,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
“只要我们控制住马六甲海峡,让今年的任何一粒粮食都进不了中原,中原自己就会溃败,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有人担忧道:“燕国能撑得住那么长时间吗?中原的江南还是能产一部分粮的,要不要出兵袭扰他们的海岸线,把一部分军队拖在南方。”
“从蓬莱事变后,我们的海军控制权就在朝廷的那几个节度使手里。”
“什么节度使,这些年吃了我们那么多好处,现在想要独善其身,可能吗?
今天本王就教给你们一个道理,一个官员听从于谁不是看他从哪里来,而是看他从哪里得到利益,大唐能给的,有我们给的多吗?
况且这毕竟是我们的地盘,有什么可怕的,如果真的不听话,就直接杀了。
节度使衙门里面就那几千兵,一人给他们两个婆娘,再发几百两白银票,这还能不投降?
我直接把头摘下来。”
这话一说完,众人顿时放声大笑起来,当兵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现在什么都给他,有什么必要非给朝廷卖命嘛。
“那洛氏钱行,还有没吃我们好处的洛氏怎么办?
他们是不可能和我们一起办大事的,这些人都是死脑筋,忠诚于朝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洛氏的天下呢,这么卖命。”
其他的都好说,只剩下这最后一个最难搞的,这下众人沉默了。
良久才有人缓缓说道:“终究是肉体凡胎,诸位可还记得东归的周郡王一脉吗?”
众人神情一震。
若说这最先造反的藩属国,还真不是燕国,而是秦国,但不是李承乾一脉,当初秦国也发生了和燕国差不多的事,李承乾一脉连着出了三个昏君,虽然在位时间都不长,但连起来也有二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
比如著名的广神隋炀帝,仅仅用了十三年,就将一个王朝搞崩,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秦国陷入极致的混乱。
在这种混乱中,不仅秦王室杀的血流成河,整个上层都血流成河,周郡王一脉也不例外,造反的人完全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知道不可能劝降,上来就是杀,周郡王一脉只能派人东归借兵,这么恶性的事件,当然不能坐视。
那个时候的朝廷还相当强势,跨越万里之遥,两万大军西征,在秦国中再次展开了厮杀,最终经历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秦国的局势终于平定,不过周郡王一脉几乎损失殆尽,李承乾的后代断绝。
最终周郡王一脉就在秦国和燕国之间的山脉隘口建立了一座堡垒,直到现在那一脉主支加旁支,才不过四十三人。
现在提起这个,其中的意思已经相当清晰了。
当然能做的事情,现在也能做,洛氏就算是再神,也是肉体凡胎,被杀就会死,没什么可怕的。
“这怪不得我们,谁让他们这么不识时务,如果他们愿意加入我们,自然会被奉为座上宾,但既然成为我们的敌人,那就怪不得我们了。
毕竟洛氏对敌人下手从来都不留情,那想必对自己的下场,也是有所预料的。”
众人都认可的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是敌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个时候有一道声音响起,“就算他们说愿意加入,我也不会信。”
众人愕然。
而后同时深深呼出一口气,是这个道理,洛氏就连诈降都没人会相信,更不用说跟着他们造反。
洛氏如果造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天子已经天怒人怨,在这种情况下,洛氏也会先上书指出天子的种种错误,然后试图改变他。
如果他不听的话,才会悍然起兵,号召天下诛除独夫。
而且就算是诛除独夫,也不是一定就会灭掉这个王朝。
比如汉朝的奉天靖难,最后依旧是刘氏天子。
现在呢?
不说天子并不是什么搞得天怒人怨的独夫。
就算真的是,洛氏最多换一个天子上去,灭掉大唐那是想都不用想。
太宗皇帝的恩德,就足以让洛氏帮助大唐再复兴一次。
更不用说,从世宗皇帝开始,洛氏和李氏就已经亲如一家,想要让大唐灭亡,就从洛氏的尸体上踏过去。
“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速速清除掉朝廷派来的官员,除掉宋王和亲近李氏的势力,而后打起反抗暴唐的旗帜。
然后速速派人将消息通知到楚国去,让楚国中乱起来,那里李氏的势力还是颇强,不过国中贵族早就对软弱的李氏诸王不满,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助楚国中的贵族一臂之力。”
“天竺那地方靠不住,速速派遣舰船出海,到波斯等地去宣传此刻大唐之事,那些地方距离大唐本土甚远,早就有独立之心。”
“事不宜迟,就这样去办!
诸位,事成与否,即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