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手帕叠的整整齐齐的,上面还有很精美的绣花,一看就很贵,她以前见都没见过,怎么敢要?
别说要了,碰都不敢碰一下,唯恐碰脏了。
“你脸上,这里,这里。”那女孩子见状,指了指她脸庞,低声提醒,“沾了灰。”
宁光心说肯定是找钱的时候弄到的,这么想着,心情顿时又沮丧起来,抬手胡乱抹了两把,说:“没事的,我……”
说了这一句,忽然注意到这女孩子说的是普通话,忙也换成普通话,“没关系的,我……”
“我能听懂土话!”那女孩子忙也用朝阳村这边的方言说,“就是说的不太好。”
她说的土话确实有点走调,但也让宁光惊奇:“你是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在这里?”
“我妈妈是村上的,因为我爷爷奶奶病了,要去首都治病,我妈妈得陪着。爸爸恰好要去外地培训,姑姑呢也还在上学,家里没人照顾我,所以外婆外公让我来这边待上一段时间。”那女孩子看起来高不可攀,其实意外的好说话,立刻竹筒倒豆子的说,“我妈妈叫赵霞,外公叫赵富梁,你知道吗?”
“赵霞?是小霞阿姨吗?”宁光对赵富梁这名字没什么反应,她这年纪很多人连父母的名字都不是很清楚,别说祖辈了。
但赵霞,这可是朝阳村的名人,上下几村都没有不知道的!
赵霞是朝阳村大姓赵家的女子,照老人们的话来说,小时候其实很受嫌弃,因为天生力气小,不管是田里还是家里的家务,都不怎么做的好。
一度被认为是褚老婆子说的那种“嫁都嫁不出去”的行情。
可是人家长的好!
长的有多好?
哪怕是在这个挑媳妇首看是不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的年代,赵霞从十四五岁起,上门提亲的人家就差不多踏破门槛了!
当时有人酸溜溜的说,这么个种不了田又干不了家务的懒婆娘,娶回去只怕得供着。
结果就被一群年轻小伙怼回去:老子就爱供着!
只可惜赵霞没给他们供着自己的机会,有次跟家里人去县城买东西时,叫县里一个干部的儿子瞧中,没大半年就嫁过去做城里人了!
还提携着娘家几个近亲在镇上有了工作,属于上下几村公认的能人、福人!
……说起来赵霞跟宁月娥还是同学,早几年赵霞回来探亲,还专门找宁月娥叙旧,给宁光带了一盒糖果来着。
当然那盒糖果在赵霞走后,就全部给了宁宗。
宁光这会儿想起来,心情复杂:“那你现在就住我家隔壁?”
赵霞的娘家跟宁家毗邻而居,据说赵霞读书时跟宁月娥一直是同桌的。
“应该是?”那女孩子不确定的说,“我才过来,还不认识邻居……对了,我叫沈安怡。”
说着拿起书,翻到扉页上的名字给她看,“三点水的沈,平安的安,怡然的怡。”
“我叫宁光。”宁光心说到底是城里来的,连名字都透着有文化,不像自己,不过是顺着“光宗耀祖”下来的,真是俗气透顶,“宝盖头的宁,光芒的光。”
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名字来自于“光宗耀祖”,因为这让她想起来自己在家里处处不如弟弟,就是因为她不是能够传宗接代的人。
褚老婆子甚至说过,要不是现在计划生育,不能跟古代那样多子多福了,宁光一个女孩子根本不配列进“光宗耀祖”这样的排行里。
所以念书之后,学到了“光”字的其他词组,宁光宁可说她名字来自“光芒”。
不知就里的沈安怡就夸:“这名字真好!你爸爸妈妈一定很喜欢你,觉得你是他们的光芒。”
宁光闻言差点维持不住平静的表情,还好这时候外头传来脚步声,老师来了。
老师来了之后首先介绍新同学沈安怡,这时候宁光才知道,沈安怡在县里念书的时候,一直都是三好学生,而且能歌善舞,是县小学小有名气的小主持人,还会弹钢琴、做手工……这些履历只看老师望向沈安怡的目光有多温柔多喜悦,就知道对于村办小学来说是何等辉煌了。
宁光甚至都后悔跟她说话了,觉得自己压根不配同这样的人搭讪……虽然其实是沈安怡主动跟她说话的。
这天除了沈安怡之外,都没什么人有心思听课,差不多全部沉浸在新同学带来的震撼里。
可能大家都跟宁光差不多想法,对沈安怡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以至于下课的时候,明明沈安怡左顾右盼,很想找人聊天的样子,但被她看到的人,却全部忙不迭的转开头,甚至干脆跑出去了,倒有种故意孤立她的意思了。
宁光觉得这女孩子其实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以接近,不然怎么会主动给自己递手帕呢?
但沈安怡看向她时,她也立刻低了头。
这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门口喊她:“宁光!宁光!你弟弟买了好多好多唐僧肉,还有玻璃弹珠、小手枪、掼炮……一个都不给我!你快点去跟他说分点给我!不然我就去你家告状,说你欺负我,到时候你家里肯定会打你!你快点,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