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324章 清末权宦李莲英:慈禧身边的风云人物

一、进宫

李莲英的故事是中国晚清历史上一段充满戏剧性的篇章。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李莲英并非在八岁时便进入皇宫,而是到了13岁那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入皇宫的。这个时期正值咸丰七年(1857年),对于李莲英来说,这是一个命运转折点。他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曾是一个无业游民,后因帮助远房叔叔而被认作养子,并因此结了婚。家族原本在河间府一带生活,但由于某种原因被迫迁往北京。在那里,李莲英的父亲从事制皮工作,人们称他们为“皮硝李”,但家庭经济条件并不乐观,这也可能是导致李莲英小小年纪就不得不离开家人,进入王府当差的原因之一。

李莲英在进入皇宫之前的名字是李进喜,而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小太监逐渐攀升到慈禧太后身边的重要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具备了超乎常人的观察力和适应能力。在皇宫这样一个复杂且等级森严的环境中,李莲英很快意识到,要想在这个地方立足并获得提升,就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与主子之间的关系。

在最初的几年里,李莲英并没有立即获得显赫的地位,而是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等地担任一些基础的工作。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当他16岁时,才被调到长春宫,开始直接为慈禧太后服务。当时,太监安德海正受到慈禧的特别宠爱,但李莲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不高而气馁。相反,他从安德海的经历中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过分张扬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安德海因过于嚣张,最终在同治八年(1869年)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处决,这给了李莲英深刻的启示。他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学会了如何揣摩慈禧太后的喜好,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体现自己的谨慎与恭敬。李莲英的墓志铭提到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实际上就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他懂得在慈禧面前保持谦卑,同时也能够赢得下层宫人的尊敬和支持,这样的双重策略使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莲英的这些品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可,她开始越来越倚重这个机智而又谨慎的年轻太监。

二、慈禧赐福

慈禧太后对中国晚清时期的文化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她不仅是一位政治领袖,也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鉴赏家。慈禧热爱京戏,经常邀请着名的演员入宫表演,并慷慨地给予赏赐。这种对艺术的支持,反映了她试图通过文化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形象。

在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因此,当一位艺术家被慈禧召见并受到赏赐时,这无疑是一项极大的荣誉。然而,这样的场合也充满了潜在的风险,因为任何小小的失礼都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一次,慈禧在欣赏完着名京剧演员杨小楼的表演之后,决定赏赐给他一些糕点。然而,杨小楼深知这样的赏赐虽然珍贵,但对于一名艺术家而言,能够得到慈禧的亲笔题字,无疑是更大的荣耀。于是,他鼓足勇气请求慈禧赐字。慈禧当时心情愉快,并未拒绝他的请求,随即写下了一个“福”字。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在一旁的小王爷注意到,慈禧写的“福”字中,将“示”字旁误写成了“衣”字旁。这对慈禧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错误,因为书写错误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尤其是在皇室成员中,这样的失误更显得不可原谅。

杨小楼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接受了这个写错的字,那么他可能会被指责为没有尽到提醒的责任;但如果他拒绝接受,那么慈禧可能会认为这是对他赏赐的不满,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他开始紧张起来,额头渗出了冷汗。

这时,李莲英展现了他的机智。他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提出了一个既能保护慈禧面子,又能避免杨小楼陷入困境的说法。他说慈禧的福比世上的任何人的都要多出“一点”,从而将书写错误转化为了一种象征着慈禧无上尊荣的说法。杨小楼立刻领会了李莲英的意思,迅速做出了回应,表示自己无法承受如此厚重的恩赐,从而给了慈禧一个台阶下。

三、首领大太监

李莲英在清朝晚期宫中的地位上升,不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更因为他与慈禧太后之间形成的深厚关系。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就被任命为储秀宫掌案首领大太监,这通常需要至少三十年的服务资历才能达到的位置,而他仅仅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这个职位的获得,不仅体现了慈禧对他的信任,也预示着他未来的仕途将更为顺畅。

到了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已经成为了储秀宫的四品花翎总管。这个时期,随着慈禧太后权力的不断加强,李莲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到了31岁时,他甚至可以与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后者是清朝宫廷内太监中的最高职务。李莲英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晋升,主要得益于他对慈禧太后的悉心照料以及他所展现出来的非凡智慧。

光绪二十年(1894年),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这不仅是对他的个人荣誉的认可,也是对慈禧太后对他的极端信任的体现。要知道,雍正皇帝曾规定太监的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但慈禧为了表彰李莲英的贡献,特意为他打破了这一传统。

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情感纽带非常深厚,这一点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有详细的描述。书中提到,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还有着类似于朋友甚至是伴侣般的亲密感。每天的饮食起居,慈禧都会派人或是亲自询问李莲英的情况,而在西苑和颐和园居住时,慈禧甚至会主动找李莲英一起散步,谈论养生之道。这种关系持续了几十年,成为了慈禧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莲英为了讨好慈禧,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例如,在慈禧过寿时,李莲英精心策划了一场放生鱼鸟的活动。他训练鱼鸟,在放生后不久,它们就会返回,以此来展示慈禧的“洪福齐天”。慈禧虽然明白其中有机关,但她仍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并对李莲英给予了丰厚的奖赏。

四、朝野议论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日益加深,这在朝野之间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担忧。李莲英作为慈禧身边的重要人物,其地位的稳固和权势的增长,使得许多朝臣对其产生了怀疑和敌意。有人指责李莲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收受财物,有人指控他干涉朝政,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光绪帝支持者的威胁。

光绪十二年(188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报北洋海军已训练完成,请求朝廷派遣大臣进行检阅。慈禧遂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往视察。鉴于醇亲王的身份特殊——他是光绪皇帝的生父,慈禧为了消除可能的猜疑,同意了醇亲王提出的请求,即派遣李莲英随行。

醇亲王回京复命后,朝廷中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高潮。监察御史朱一新上书光绪皇帝,批评派李莲英随行的行为,并指责李莲英结交地方官员,收受贿赂,应当予以查处。然而,朱一新的奏折并未提供具体的证据来支持他的指控。

在此期间,李莲英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表现得相当谨慎。根据维新派人士王照的说法,醇亲王每次接见文武官员时,都会让李莲英在场,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揽权的意图,并且让李莲英作为见证人。而李莲英本人则谨言慎行,穿着朴素,甚至亲自为醇亲王拿旱烟袋,显示出一种低调的态度。回到住处后,他更是闭门谢客,不与外界接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关于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21世纪曾任孔子学院老师的段书瑞,因一场车祸穿越回唐朝,还阴差阳错的成了幼年女主的老师。什么?这个女学生还是唐代三大女诗人之一的鱼玄机?史书中的她遇人不淑,因感情受挫而放浪形骸,后来在遇到婢女的背叛后失手将其杀害,最后被京兆尹处死。可现实生活中的她,分明只是一个心地善良,才华横溢的女孩。她渴望大展宏图,也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一次,作为师傅的他能否帮她改写命运,迎来更
飞渡关山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关于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贞观十五年,从小穿越过来的李承乾发现老李竟然提前嘎了?那既然老李驾崩了,那皇位可就是我顺位继承了。谁敢拦在我的皇位之前,那就领教一下我建立的三大营吧!然而,李承乾却不知道。李世民其实是因为李承乾实在太沉迷奇技淫巧了,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确立自己哪个儿子适合当后继之君,同时也想看看自己死后,大唐会变成什么样子?啥?李承乾带着大军入长安了?他哪来的大军啊?还想要肃清世家
哈李路亚
穿越之赵云传
穿越之赵云传
关于穿越之赵云传:赵小云莫名其妙魂穿儿时赵云,在这乱世始端,赵小云利用后世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同时不断学习当代知识开始了,融入当代社会,打造他的传奇人生
九龙玄宫塔道的老曾
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
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
关于无双毒士:女帝叫我活阎王!:退伍老兵许良穿越到了大乾朝,开局就要被诛九族!恰逢魏国逼迫大乾,女帝下诏:若解大乾之危,可免死!许良:我有一计可解魏国逼迫。女帝:何计?此计名为换国之计,魏军来攻时,放弃守城。魏军攻河西,我大乾取河东,他到我家来,我到他家去……魏国之危遂解。女帝:虽解魏国之危,楚国又来。可有退敌之策?许良沉默。若解大乾之危,可免流放!有计,名为引水绝户之计。可在楚国江水上游蓄水筑坝
南国公子
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
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
关于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一场重生,刘景穿越到了大启帝国末期,面对鹰视狼顾,利用八国打的老佛爷四顾不及的时候猥琐发育,从民团发家,一路灭土匪,练新军,用真理拳头打服一个个列强,收回本金和利息,将国家和民族重新带回世界之巅
小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