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23章 孙嘉淦:清代直言敢谏的典范

一、初入仕途

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 [1]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

二、敢言直谏

雍正帝即位初期,朝堂之上弥漫着一种谨慎和压抑的氛围,许多大臣因为惧怕触怒这位新君而选择沉默。雍正帝的性格复杂且难以捉摸,使得朝臣们在提出建议时尤为小心,生怕一言不合便会招致不测。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嘉淦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原则性。

孙嘉淦上书雍正帝,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这份奏折并非简单的政务建议,而是触及到了雍正帝统治理念的核心问题。首先,“亲近兄弟”暗指雍正帝应当改善与兄弟之间的关系,这可能是在暗示雍正帝在即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其次,“停止纳捐”则是针对当时朝廷财政中的一些弊端,希望减少腐败现象;最后,“西北收兵”则是对雍正帝军事政策的一种挑战,主张停止在边疆地区的军事活动,以减轻百姓负担。

这样的直言不讳无疑触动了雍正帝的敏感神经,一时间,朝廷上下为之震惊。雍正帝起初愤怒异常,甚至准备严厉惩罚孙嘉淦。然而,辅臣朱轼的几句缓和之言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朱轼认为,孙嘉淦虽有狂妄之举,但却显露出非同一般的胆识,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雍正帝的怒气。雍正帝在思考片刻之后,非但没有惩罚孙嘉淦,反而对其表示赞赏,称自己也佩服其胆量。

这一举动展示了雍正帝作为一个君主的包容性和深思熟虑。他意识到,一个敢于直言的大臣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的忠言虽然刺耳,却是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雍正帝决定召见孙嘉淦,并且提升了他的官职,任命他为国子监司业,负责教育事务,表明了对孙嘉淦能力和胆识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嘉淦逐渐在朝廷中站稳脚跟。雍正四年(1726年),他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国子监的日常运作。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孙嘉淦又被赋予了更重大的责任——署理顺天府尹。这个职位意味着他不仅要继续承担国子监的职责,还要管理京城周边的重要行政区域。

三、新帝重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随着雍正帝的驾崩,乾隆皇帝即位,标志着清朝进入了新的时代。新帝即位之初,朝中人事变动频繁,各路英才纷纷被启用,以图巩固新君的地位。在这场人事调整中,孙嘉淦因其以往的忠诚与直谏精神受到了乾隆帝的重视。

九月,孙嘉淦被任命为吏部侍郎,这意味着他将参与到朝廷人事的选拔与考核之中,这对于确保官员队伍的廉洁高效至关重要。紧接着,在十一月,他又被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同时仍然保留着吏部侍郎的身份。这两个职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吏部侍郎负责全国官吏的选拔和考核,而都察院左都御史则是监督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可见乾隆帝对孙嘉淦的信任之深。

不久之后,孙嘉淦再次上疏,这一次他的奏折聚焦于君主的“三习一弊”。所谓“三习”,是指皇帝可能养成的三种不良习惯或倾向,而“一弊”则是指这些习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孙嘉淦的奏折直接且深刻地指出了新皇帝可能面临的潜在问题,这是对皇帝个人品质和执政能力的一种提醒。这种敢于直陈 天 听 的精神,在当时的朝堂上是非常罕见的。乾隆帝看到孙嘉淦的奏折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其深感赞赏,认为孙嘉淦是一位忠心耿耿、敢于担当的大臣。因此,孙嘉淦被提升为刑部尚书,进一步彰显了他在新朝中的重要地位。

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孙嘉淦继续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有一次,河南郑州发生了一桩复杂的冤案,案件涉及多名当事人,案情扑朔迷离。之前,虽然朝廷已经派出了钦差前去调查,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面对这种情况,乾隆帝决定亲自任命孙嘉淦前往审理此案。孙嘉淦不负众望,凭借其深厚的法律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细致地审查了所有证据,并与涉案的十余人进行了深入交谈,最终查明了真相,纠正了冤情,为当地百姓伸张了正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乾隆三年(1738年)四月,孙嘉淦再获提拔,升任吏部尚书,同时继续兼任刑部尚书的职务。同年九月,当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河朱藻贪污渎职时,乾隆帝命令孙嘉淦和尚书讷亲共同前往审理此案。在孙嘉淦的主持下,调查组认真核查了所有相关材料,最终确认了朱藻的罪行,并依法对其进行了惩处,再一次证明了孙嘉淦的公正和高效。

四、心系百姓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孙嘉淦被任命为直隶总督,这是一项重要的职务,因为他所管辖的是紧邻京师的重要地区,对于稳定地方秩序、保障京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直隶总督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治理才能,还需要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关乎民生的问题上。

在清朝初建之时,为了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尤其是保证人民的基本口粮需求,政府曾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令,其中包括禁止民间酿酒的规定。这项禁令的初衷是为了防止粮食被大量用于酿酒,从而导致粮食短缺和社会动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禁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很多百姓因私自酿酒而获罪,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也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孙嘉淦上任后,深入民间考察,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他认为这项禁令可能过于严苛,与民情不符。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孙嘉淦发现,酿造烧酒所需的原料主要是高粱、谷糠、豆皮等农作物副产品,而非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主要粮食作物。换句话说,这些原料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到百姓的口粮供应,相反,如果允许适度酿酒,还可以带动相关的手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关于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主角赵辉,大明的躺平之王——因为他的岳父是朱元璋。朱棣北伐他躺平,别人冲锋,他磨洋工。结果,四处逃窜的蒙古军冲到了他的阵前……朱棣北伐驾崩,他在青楼加钟。躺平的他辅佐太子登基,又赢了!朱高炽续航太短,几个月就下线。他又辅佐朱瞻基继位,啥也没干,赢麻了!朱瞻基苦干十年过劳死了,躺得屁股都快平了的他只好爬起来,又双叒辅佐堡宗朱祁镇继位。土木堡战神亲征,啥也别说了,接
猫头叔叔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关于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一朝重生,回到了20年前。许毅曾是清原县有名的富商家的阔少爷。那一天,父母带回来一个少年,说那才是真少爷,而他只是缓解相思之苦的替代品。许毅不敢,也不愿相信,如珠如宝疼他十五年的父母,转眼就咒骂他是丧门星,害的他们亲生骨肉分离十五载。还无情的把他赶回了贫民窟的亲生父母家。从此,再不愿意见他。而他亲爹娘,怕他难受,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大哥为了他甘愿冒险去当猎户赚钱
一只小猫吖
求求你们造个反吧
求求你们造个反吧
关于求求你们造个反吧:历史上说美色误国,为什么我娶了一个又一个,政权却更加牢固了?历史上说宦官专权误国,为什么我重用太监和宫女,太监宫女却成了保卫自己最坚强的护盾,每个人都成了以一敌十的存在。历史上说将军掌权会发生背叛造反,为什么我把军队的指挥权全交出去了,将军非但没有造反反而收复了失地,为国家开疆扩土。我只是想要完成任务,带着内库中的银子回到蓝星做一个潇洒的农夫。为什么你们要逼我在这个世界当一个
茜明湖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关于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洛青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成蟠龙山黑龙寨大寨主,从此以后劫财劫色,杀人越货,强抢民女的事...一概没有做过。开作坊做买卖发家致富,打地主分田地,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身在乱世,出身草莽,虽然娶女帝为妻,却仍被权贵世家轻视嘲笑。权臣篡位,异族入侵,洛青杉大杀四方,一路横推,从东海到漠北,从草原到江南,南征北战,威名远播,无人不知,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蝉七
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
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
关于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穿越平行世界,假借游医之名,在萧府混吃混喝,误打误撞顶替萧将军之子萧彻远赴北境之事,未曾想因此结缘当今皇上的妃子黎容娘娘。黎容娘娘貌美如花,人见人怜,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好了,反正随着事故的发展,萧彻被逼无奈当皇上、、、
买醉的酒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