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路走,一路谈,很快就来到了东观藏书楼,只见建筑高大华丽,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try{ggauto();} catch(ex){}
刘祜告诉寇淑东观藏有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等无数书籍,里面还有很多人在里面校阅各种书籍,其中出色者还被画像,悬在东观,以供人们景仰,寇淑细细听着……
而此时此刻,汉和帝还在考察寇釐,寇釐的方案不需要和帝掏钱,和帝自然有心尝试,这就需要把寇釐派到青州沿海地区为官负责造船,不过一旦下地方,要做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按照规定,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只有达到这么多条件,才有机会成为郎官,也就是寇釐起步的职务,而寇釐通过献纸已经转为正式的官员,转为六百石的将作大匠中侯,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汉和帝调查发现寇釐不以自己为列侯而骄矜,待人和气,口碑还行,现在发现他这般忠君爱国,和帝自然要好好考察一番。
寇釐当然明白皇帝考察之意,他也对自己的水平比较清醒,知道自己要想往上爬,不能跟人比学识,也不能跟人比军政事务,更不能跟人比清正劝谏天子,这都不是他的长处。
和女儿一起研究《九章》,他自觉对征收赋税、管理财政、负责军队后勤这一块有了不少的提升,女儿所言的君子三法、小人三法,他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这段时间,寇釐一边与女儿交谈,一边钻研历代名臣的做法,体会越来越深,所以他刻意在皇帝面前展露财政之法,谁让大汉一直缺钱呢。
寇釐按照寇淑的说法,先说起了章帝试图推行盐铁专营失败,并指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国家财富有限,这样的财富转移,必然会引发统治阶级内部激烈的斗争,不利于汉家天下的稳定,当然了,话不能这么说,但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在场的人都能听得懂。
然后得出结论,光惦记财富转移不行,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增加国家财富,寇釐就围绕着增加财富把寇淑整理的君子三法相继说了出来,然后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汉代历代君王一直推广先进农具、兴修水利、推广冬麦等。
又比如龚遂担任渤海太守,规定每家种植一棵榆树、一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每一家喂养两只母猪、五只鸡等等,不断提高民间财富,直接解决了渤海多年的匪患。
寇釐说皇帝和大臣有这個意识,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和全局的意识,很多时候只是出现困难了,安排循吏做一些事情。
但天下事有难有易,有些事要想出成绩,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否则很难有大的效果,最典型的就是往南方的移民……
寇釐又说起他对格物学的理解,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加财富,如曲辕犁可以让耕种更加方便,如水车可以增加水浇地,这些都有利于增加物产。
如造纸术更是是无中生有,如造船术可以扩大对外贸易,哪怕没有几十倍利,但只要有几倍利,只要能够较为顺利的运来南方的财货,都属于增加汉廷的财富,对朝廷大有益处。
和帝听完大喜过望,寇釐的经史水平或许不高,但能够把治国之道说得这般条理清晰,简单易懂,这绝对是本事,此人可以用,而且是大用,以后培养为一个大司农希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