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闻言并未及时答复,显然也是在思考着其中的利弊,片刻后显然是想通了其中关节,开口抚慰道:“德昭有此想法,朕心甚慰,只是尔堂堂国朝郡王,不要在说什么帐前小卒了,便跟随我左右参议军事罢。”
赵德昭闻言佯装感激涕零,再次躬身长拜。
上首赵光义见安抚住了赵德昭,心里不禁再次思索:“朕准备御驾亲征,让谁留守京城开封呢?以往先帝出征,都是让朕再留守,那么此次朕御驾亲征,是不是就该让齐王、开封府尹廷美留守呢?”
终究还是太平兴国四年的赵光义,还没有遭受高粱河之败,心底还是保有那么一些气魄在,随即也不复多言,再次开口道:“朕既御驾亲征,便着齐王、开封府尹廷美留守东京,执掌一应事务。”
只是这留守诏书前脚刚下发,便接到了开封府判官吕端的奏疏:“圣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齐王廷美身为亲贤,应当随军出征,作为表率。如果执掌留守事务,是不适宜的。”
赵光义看完长叹道:“吕端大事不糊涂!”
随即将奏疏拿给齐王、开封府尹赵廷美观看,赵廷美看完之后汗流浃背,惊惶难制,颤抖着上前请求道:“臣愿效德昭为官家帐前一小卒。”
赵光义并未出言抚慰赵廷美,只是淡淡说道:“齐王有心了,便与德昭一起随我左右参议军事罢。”
不提齐王、开封府尹赵廷美回府后便叫来幕僚秘议,之后便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只说赵光义命问王继恩传旨翰林院拟出一份檄文来供他御览,半响只见王继恩捧着一摞纸回来复旨,赵光义打开便看到:
【太平兴国四年讨伐汉国刘继元檄文】
朕闻天道好还,人心思治。自唐季五代以来,天下纷争,群雄并起,百姓涂炭久矣。朕承天命,统御万方,誓要荡平寰宇,还天下以太平。今汉国刘继元,僭称帝号,窃据一方,不思顺天应人,反行悖逆之事,欺压百姓,抗拒王师,实乃天理难容,人神共愤。
朕念及苍生疾苦,不忍坐视其陷于水火之中,故发大军,兴师问罪。朕之将士,皆忠勇之士,怀报国之心,誓以热血洒疆场,以铁骑平叛乱。此次出征,非为私怨,实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四海一统而战。
刘继元逆贼,汝若知天命所归,当立即开城纳降,归顺朝廷,则朕必以宽仁待之,保全汝之宗族,使百姓免遭兵燹之苦。若仍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则待王师临境之日,必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朕告四方百姓,凡有识之士,皆应明辨是非,共襄义举,勿助纣为虐,以免累及无辜。朕必以诚信待人,以仁政治国,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
檄文到日,望刘继元及其党羽速速醒悟,勿待王师临境,方知悔之不及!朕之大军,不日将至,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