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知道骗局早晚有被揭穿的时候,就像林肯说的那样:“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无论是麦道夫还是他弟弟彼得都深知这一点,他们都秉持着同样的想法,把这个骗局维持的足够久,久到自己去世,自己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想了想麦道夫的主意后,彼得说:“我们之前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麦道夫的高门槛,需要投资100万美元以上,还需要获得内部人士的邀请,这种策略恐怕和互联网产品销售的准则不符。
根据我对NePay销售产品的了解来看,他们主打的就是一个低门槛,1美元就可以购买。”
麦道夫最近有些焦虑,因为他知道他即将面临大额兑付。
作为顶级骗子,对于骗局最为了解,所谓专注对冲基金的倍欧集团,他们说是对冲基金,实际上也是旁氏骗局,而且麦道夫从他组织的犹太人聚会中读出了一个消息,倍欧集团快不行了,他们的骗局快要玩不下去了。
当然倍欧集团的骗局远不如麦道夫,最大规模也就45亿美元。
倍欧集团的玩法和麦道夫很类似,倍欧的骗局破产会造成购买麦道夫基金的投资者进行大额赎回,一旦造成挤兑,麦道夫的骗局也会被揭穿。
因此麦道夫需要更多的流动性,需要更多的现金,来支持未来有可能的挤兑。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互联网金融让麦道夫看到了希望,换做是之前,他还看不上互联网的渠道。
麦道夫起身在办公室里凝视着墙上的地图,背对着彼得说:“彼得,这件事不是我去做,我们需要寻找愿意帮忙代销麦道夫金融产品的互联网渠道。
然后由渠道方帮忙宣传,在公开口径里这变成互联网渠道帮他们客户争取到的福利,能够以零门槛购买原本需要100万美元加上内部人士引荐才能购买的麦道夫金融产品。
你明白吗,我们的主动行为变成了被动行为,变成了互联网渠道的大力争取下,帮助他们客户争取到的。
和余额宝才区区百分之三不到的利率,麦道夫每年利率至少都是12%,富国银行给NePay的收益不过是20个bp,最多不会超过40个bp,我们最少都可以给NePay200个bp,甚至更多。”
彼得心想哥哥不愧是哥哥,自己还是不如他老道,“二点几利率的金融产品NePay都能随随便便卖给这么多用户,要是NePay帮我们代销麦道夫的产品,以NePay全球5000万用户的体量,随随便便不得帮我们卖几十亿出去啊。
NePay帮忙宣传麦道夫过去的辉煌战绩,重点强调麦道夫金融产品的门槛,给用户形成这是难得的福利的概念。”
麦道夫点头:“没错,为了凸显麦道夫金融产品的特殊,我们同样可以设置门槛,比如其他金融产品随时都可以买,而麦道夫的金融产品有一个固定的销售期,过了销售期就买不到了,我们一般都是在2月进行分红,销售期就选在1月。
销售所得可以用来支付分红,同时也给用户营造一种麦道夫产品可靠、利率超高的感觉。
在第一年的时候,让NePay的口径说,也许只有这一次机会,然后第二年的时候说每年只有这个时期销售,未来把销售期给固定下来。
借助电子支付市场每年超过20%的增长,以及NePay在电子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麦道夫的资金增长速度完全可以覆盖分红的金额。”
彼得对麦道夫天才的想法鼓掌表示赞叹:“我这就去和NePay联系,我和他们的高管认识。”
麦道夫问:“然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只和NePay合作,还是多找几家渠道进行合作?”
彼得说:“按照之前我们营造麦道夫高标准的门槛,只找NePay合作比较好,毕竟NePay是最好的那家电子支付企业,现在应该叫互联网金融企业了。”
麦道夫点头:“我和Nean认识,我也会同步给Nean打招呼的。”
在比尔盖茨组的局里,周新和麦道夫见过几次面,周新表面上和麦道夫非常客气,甚至叫他投资界的教父,但是每次当教父提起来要不要买麦道夫的金融产品的时候,周新又会笑着婉拒:说自己不缺钱,相比把钱拿给别人投资,他更喜欢自己投资。
麦道夫倒也不疑有他,因为周新的战绩确实证明了他在互联网领域有着远超常人的嗅觉,自己投资很正常。
麦道夫有时候会想,要是自己有周新的嗅觉,还用得着玩庞氏骗局吗?
麦道夫和彼得兵分两路,麦道夫去联系周新,彼得去联系NePay的高管。
周新在接到麦道夫跨国电话后,他在想老狐狸又想玩什么把戏,在听完麦道夫所谓的强强联合计划后,内心一阵冷笑。
麦道夫的说法大致是:“NePay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扩张迅速,但是缺乏一款足够有爆点的产品,余额宝的利率太低不够夸张,麦道夫可以提供年化利率10%的理财产品,而麦道夫产品利率至少都是12%,多出来的利率就是NePay的佣金。”
昨天晚上失眠,猛咳嗽,不知道为什么鸦现在一到晚上就猛咳嗽,感觉要把肺咳出来,但是白天就不咳。